崇祯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怒火,继续道:“这事谁能顶得住?朝廷在泉州港有海军,郑家也绝不会任由这样的事发生。”</p>
为了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崇祯加入进来,郭怀义连忙说道:“杨六爷和杨七爷就是郑家的人,他们可是泉州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这件事有他们,绝不会出任何事,而且在福建省,谁不给郑家面子?”</p>
郑芝龙:卧槽您大爷!</p>
郭怀义一脸期待:“好汉,如何,好汉,这是绝对赚钱的机会,咱们一起合作。”</p>
崇祯道:“杨六爷和杨七爷逃到哪里去了你知道么?”</p>
“他们自然是回了泉州府的白礁港。”</p>
崇祯大袖一挥:“那就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泉州了!”</p>
郭怀义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人拖了下去,他高喊道:“好汉,好汉饶命啊……”</p>
随后,崇祯直接向泉州赶去。</p>
阎应元道:“公子,这龙岩县郭家养私兵,又在地方上大肆开采铁矿,必然也是如王志一般强征百姓,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么?”</p>
崇祯道:“解决一个郭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福建省还有许多个郭家。”</p>
“公子的意思是直接去泉州问罪郑家?”</p>
崇祯也不正面作答,只是道:“你可知为何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p>
“这一路看来,利害全系于郑家。”</p>
“解决郑家,并不能彻底解福建的局面。”崇祯摇了摇头,“福建省今日之局面,绝非一个郑家造成的。”</p>
阎应元似懂非懂:“还请公子明示。”</p>
“你想想,我们现在解决掉郑家,假如郑家不存在了,地方上就没有郭家了么,没有王家了么?”</p>
“卑职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地方吏治不作为,若欲解决问题,当行朝廷法度,安万民之心。”</p>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崇祯又问起来,“朝廷法度三令五申,福建、江西依然如此,为何顺天府能安宁?”</p>
崇祯这问题看似问了一句废话,但实际上道理往往都在最浅显的表面。</p>
这种很容易被忽视。</p>
阎应元发现和皇帝说话,真的是一件极其费脑的事,皇帝的各种问题,总是问得非常飘忽。</p>
有时候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绝对不简单。</p>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p>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水平了。</p>
但具体又隐射到顺天府和福建省的对比中,所以,回答则必须具象化,而不是如朝堂那样提出大的理论。</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