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4章匪夷所思(第2/3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五十二岁。</p>

    当然,据说这个数据排除了早夭的婴儿,那时候的婴儿夭折率非常高,直接把总的数据拉低到平均二十二岁。</p>

    所以刘志对于医学水平的发展,十分重视,希望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p>

    窦云告了座,这才在他侧首坐下,“陛下上次搜罗到的海外医方,臣正在加紧研究,已经小有所成。”</p>

    原来刘志将一些他所知道的现代医学理念,都抄录下来,假托是从海外搜罗到的医方,让他以此为依据,进行新领域的探索。</p>

    曾经他也将这些交给了孙干,但这人思想十分保守僵化,只知道固步自封,对新知识万分鄙夷。</p>

    所以刘志的现代医学理念到了他那里,纯粹就是对牛弹琴,半点作用也没起。</p>

    但窦云却不同,他醉心医术,对所有的新知识都抱着旺盛的求知欲,对于这本“奇书”如获至宝。</p>

    听闻窦云说小有所成,刘志也很感兴趣,他一直担心里面的理论对于古人来说,太过惊悚,难以接受呢。</p>

    “哦?都有些什么成就?”</p>

    “回陛下,臣发现那个外伤用酒消毒,包裹布巾和器具蒸煮过后才能使用,确实有些道理。</p>

    臣最近做了许多试验,发现消毒过后的外伤确实不容易化脓溃烂,难道伤口上真的有微小到看不见的‘细菌’?”</p>

    关于细菌这个概念,现代人几乎人尽皆知,但放在完全以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病理的东汉时期,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p>

    窦云的疑问目前无法解决,没有显微镜,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上。</p>

    “还有,用固定的方式治疗骨折,臣发觉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p>

    因为汉代还没有开采石膏,所以刘志就先推荐了用杉木皮捆绑固定的方法。</p>

    这个他小时候在乡间曾经听一位老中医聊起过,印象深刻,就连细节都记得比较清楚。</p>

    毕竟他不是医生,对于更复杂的理论也不了解,只能尽量先推荐一些治疗外伤的方法。</p>

    这时代战场上死亡率奇高,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死于伤口感染引起的并发症。</p>

    而活下来的伤员中,残疾的比例也很大,如果能够有效减少伤兵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大汉的战斗力就能直接拔高一个台阶。</p>

    何况外伤比较容易试验,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成效,让人更容易接受。</p>

    “嗯,医术上我也不懂,不过据说海外有个国家,医术自成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还是有值得我大汉借鉴的地方。”</p>

    “臣也这么认为,只是里面说开腹取子,钻颅治病等等,也过于匪夷所思了些,恐怕只能姑妄听之,不能当真。”</p>

    很显然,现代的发达医术,在古人眼中几乎就是神话,窦云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p>

    反正以目前的技术,再发展个几十年,也未必具有简单内科手术的条件。</p>

    所以刘志也不强求他全盘接受,只要思维方式转变了,找对了方向,将中西医结合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大汉的医学会迈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p>

    他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