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万般皆下品(第2/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更添敬重了。

    且不说外面的考生们欢喜两重天,此时宫内的刘志,正与一干大臣们,讨论着那二十五名上品考生的治剧考卷。

    中德殿里,太傅马融、翰林苑主编梁不疑,太尉黄琼,司徒尹勋,司空袁汤和尚书令袁盱,以及几位文采和能力都比较出众的高层,都赫然在座。

    当然,更少不了三位主考官,以及主管教育的太常费兴,太学院祭酒和几位首席博士。

    大殿中济济一堂,十分热闹,众人都在传看着被选为上品的卷纸,不时地低头小声议论着。

    能被三位阅卷人同时定位上品的考生,自然都有着独到之处,刘志昨日就已经全部看完了。

    其中有几人的观念很得他的赏识,特别是一名

    叫陈寔的颍川考生,洋洋洒洒写了十来页。

    他的论调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民无饥荒,则匪患自解。

    陈寔以最底层的黔首为立场,痛斥了巧取豪夺的地方豪强,水利失修,百姓收入经过重重盘剥,最后要么所剩无几,要么还有可能倒欠。

    他不但清醒地指出民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

    最后还列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全方面地为百姓着想,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底层劳者的同情和怜惜。

    虽然没有明说,但通篇都有种民为社稷之本的影射。

    一个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是绝不可能写出这般实际的文章,此人必定出身寒微,并且长期与百姓们相处在一起。

    刘志有理由相信,这就是他要寻找的人。

    虽然他的理念过于理想化了一些,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全盘照行,但他一个出生于汉代的古代文人,能有如此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着实罕见。

    但即使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所有看过文章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其人的确能力出众,品德高尚。

    这也是哪怕阅卷人不赞成他的观点,仍然会给他个上品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他就是不仁慈博爱,对于一名读圣贤书的文士来说,道德永远都是挣不开的枷锁。

    而其他那些上品文章,虽然也独树一帜,但出发点都是从地方官或者统治阶层入手。

    对于朝廷诸位大佬来说,陈寔的观念未必就是最好的,他们各有欣赏的文章。

    众人议论纷纷,分别选出自己中意的试卷进行讨论,在他们心目中,这些人的政治观念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却潜力无限。

    “明日在玉堂殿举行殿试,现场出题问策,朕亲自点出前三名,赐宴巡街,以做天下之表率。”

    刘志这个做法倒是十分新奇,要知道以往的殿试,并不会有任何形式的赏赐。

    当然,谁也不知道这是后世唐宋时的常规操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正是这份无与伦比的荣耀,让天下人趋之若鹜,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

    如今他正在想办法调全民读书的积极性,这些后世

    的经典做法自然是顺手拈来。

    “朕想给前三名起个雅称,不知诸位有什么好主意?”

    那时候殿试第一名就直观地叫做策首,其他的也只是平淡地称为第二第三等等。

    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但些许小事,又不关系到朝政,陛下有此雅兴,群臣自然也乐得附庸风雅。

    “这头名嘛,称为策元如何?”

    此事老太尉黄琼最积极,立刻脱口而出。

    元,首也。为气之所始,因此古代新年第一天称之为元日,后来引申为第一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