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第3/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行为主,如此一路考试,若其人有才而无德,岂不是贻害无穷?”

    司徒尹勋提出的疑问也很实际,代表了部分大臣的意见。

    这问题他早就考虑好了,自然难不倒他,刘志稳如泰山,淡定地回答。

    “这个好办,县试报名时,凡有特别恶行者,将不予录取,殿试后吏曹和龙麟卫对所有考生进行品德复察,发现问题将予以除名。

    同样的,如有人举报恶意为难考生,查明属实者,严惩不贷。”

    由于大考将分为三年完成,不像这次过于匆忙,各种考核复查都时间充裕,所以这些建议实施起来都不是很难。

    “至于大考的细节,待会儿太尉自会向你们解释,诸位协作商议,拟个章程出来,交付尚书台下发。”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以为这道命令是与太尉共同制定的,也没怎么反对,很自然地接受了。

    只有黄琼一人深知根底,当日就取消推荐这一关,两人相持不下,到最后也没能达成共识。

    但刘志却单方面决定下诏书,而且时间还如此紧迫,这不是逼着他同意吗?

    改革考核制度,最开始就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多年的心愿,当年在汉顺帝时虽然多少有了些进步,但后来梁冀掌权,一切都被推翻了。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个愿意全盘改革的皇帝,甚至做得比他想象中更好,如果因为自己此时反对,会不会一切努力又将化为乌有?

    他年事已高,再也没时间等待了,错过了这次,恐怕此生再无希望。

    黄琼一生行事决绝果断,此时却陷入了犹豫间,还没等他理清思绪,刘志便以晚上宗室家宴为名,直接走人了。

    得,也别想了,发就发吧,陛下不是也退了一步,将所有的细节决定权,都交给了自己吗。

    “太尉,您

    与陛下那日是怎么商量的,先报出来,我等一条条仔细斟酌。”

    袁盱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将黄琼的思绪拉了回来,赶紧答应着,“好好好,等下与诸位一起商议。”

    众人径直去了太尉府,听黄琼详细阐述制度详情。

    “我和陛下都认为,应该取消明经科和茂才科之类的限制,为减少县试压力,可先经过童试,取得资格称为童生,方可参加县试。

    县试每年秋季进行,通过后便可称之为茂才,享有免力役和兵役的特权。”

    茂才就等于其他时代的秀才,当初西汉时也称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光武帝时因避讳刘秀的名字,才改作此名的。

    做为光武帝的子孙,自然不可能再改回来。

    这新加的童试算是解决了县试的压力,比较合情合理,众人都点头赞成。

    “县试后,第二年春举行州试,凡录取者,称之为举子,在茂才基础上,享有免三十亩田赋的特权。

    至第三年仲秋八月京试之时,凡录取者称之为进士。”

    果然已经很详尽了,袁汤想了想问道,“陛下可有说取消征辟制?”

    黄琼摇摇头,“那倒不曾,陛下从未说过要取消征辟制。”

    经此改革,推荐制已经彻底消失,而大汉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才通道,征辟制,在传统文士中仍然影响深远。

    许多朝廷重臣都是通过征辟制度走上仕途的,像房植、李固和李膺等等,皆是如此。

    大汉的征辟制很严格,正常情况下,所征辟上来的都是享誉一方的名士,无论才学还是德行都出类拔萃。

    因此大汉历史上,许多名臣都是靠此进入的仕途。

    “关于科举制度,哦,陛下是这么命名的,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这可是自己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大事,黄琼自然想早点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