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不二之臣(第2/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氏亦是一流世家,其伯父尹睦曾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而其兄长尹颂,更是在汉顺帝时为太尉,尹氏家族的多名成员都身居要位。

    其为人刚毅直方,举高第出仕,曾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还曾出任尚书令。

    当日刘志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积极参加谋划,事后被封都乡侯,也从此得到了他的信任。

    一路升迁,如今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顶点,以壮年之身成为三公之首的太尉。

    大汉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丞相、太师之类的雄职,到现在都已成过眼云烟。

    如今太尉之职虽然逐渐式微,却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耀眼存在。

    尹氏两代之内,一门三公,这份荣耀十分罕有,但盛极而衰,居安思危的道理,尹勋又何

    尝不懂。

    自陛下亲政以来,三公九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某些职位甚至已经被边缘化,不再具有实权。

    这次黄琼被罢免之后,刘志甚至未曾补充司徒之职,随着尚书府和御史台的崛起,翰林院和中书省的权力也在不停地扩充之中。

    他有种预感,三公九卿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迟早有一天,陛下会大刀阔斧地砍掉。

    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套更新更完善的体制,而他尹勋,很可能将是本朝最后一任太尉。

    能否全身而退,还是到最后声名狼藉,全靠自己的取舍了。

    如今韩演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尹勋思之再三,最后决定主替刘志完成体制改革。

    这并不是仅仅为了自保而采取的策略,他曾经仔细的研究过陛下的种种安排。

    顺着他的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他不得不赞叹,陛下的选择确实是对的。

    三公九卿制,各种职权混杂不清,体制庞大,办起事来效率低下不说,还特别容易藏污纳垢,是滋生贪腐的土壤。

    尤其是尚书府崛起之后,如今的三公九卿,许多人纯粹就是在吃闲饭,尸位素餐。

    等这次大清洗过后,皇帝的集权行完美收官,到时候他有理由相信,陛下决不会再养着这么多闲人。

    与其什么事都让陛下自己来背恶名,不如把这个恶名让臣子来背。

    将来皇帝若能成就千古明君,流芳青史,那他今日的退让也就值得了。

    对于尹勋的决绝果断,刘志也有点意外,虽然他比较欣赏对方的才能,但世人谁能不恋栈权势。

    他架空三公的行为,相信在朝的诸位大佬,心中多少都有点儿明白了,可一来他们认为此事尚可徐徐图之,还有挽回的余地。

    二来以他们的权势还可以联手向陛下施压,让他采取折中的办法,不要用这么激进的方法来改革。

    当初黄琼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只是正巧遇到天灾,被刘志利用起来,逼迫他退隐。

    不过,他的下场还算是好的了,毕竟黄琼为人比较正直,又帮助刘志进行了科举制度改革。

    而且他还曾经出任刘志的讲师之一,二人之间也算有些师徒之名。

    等过一段时间,刘志甚至打算

    重新聘他为太子太傅,将来还可以辅佐他未来的皇嗣。

    对于有功之臣,即使双方理念不同,他也不会亏待。

    他现在求贤若渴,即使真的砍掉三公九卿制,只要尹勋自己还愿意屈就,就不会将他赶出朝堂。

    到时候,就怕他下不来架子,毕竟是三公之首啊。

    看着尹勋领命而去,袁盱也神情复杂。

    “云何,尚书府五部也要进行自纠自查,扫清毒虫,日后朕还要倚重尔等呢。”

    到目前为止,六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