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战略上处于攻势,自不会再给这个百年顽敌喘息之机,宋廷不仅拒绝了李乾顺的请和,还多次举兵伐夏,打得夏军节节败退。
面对亡国之危,李乾顺只得抛弃幻想,转而抱紧辽国的大腿,两次遣使向辽求援,才堪堪免于亡国的命运。
随后,为了加强与辽国的关系,其人又向已经即位的天祚帝请婚,得赐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实际是宗女)。
耶律南仙嫁给李乾顺后,生子李仁爱,被立为太子,地位比较稳固。
正常情况下,只待李乾顺归西,李仁爱便可以顺利即位。
然后,继续维系辽夏两国的宗藩关系。
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实际上夏国的王位传承偏偏很少有“正常情况”,反而多次伴随着腥风血雨。
原因却不是夏人野性未脱形如禽兽,而是由其国的政治特点决定的。
夏国虽然建国百余年,但封建化极不彻底,仍保留着很多党项部落时代的旧俗。
并不是夏国统治者看不到这些问题不想进行改革,而是其国的内外部压力极大,始终不具备彻底改革的条件。
像夏这种处在宋c辽两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动辄就要举国动员应对大国对其发动的灭国之战,是没有资格完全封建化的。
既小又穷的夏国唯有依附于某一大国方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维系国祚。
但过于依赖大国的庇护就会失去本国的独立主权,以至于统治者的小命都可以操纵与大国之手。
要想摆脱大国控制独立发展,就不能一直依附于某一国,朝宋暮辽,在两国之间反复横挑乃是常规操作。
国政的摇摆反映在朝堂上就不可
避免的会出现亲宋派和亲辽派的路线之争,而王位更替时,这种斗争就会更激烈。
两派虽然名为亲宋c亲辽,但真正为了宋c辽利益的臣子绝对是少数,更多的人不过是因为亲宋c亲辽的政策影响其切身利益而已。
毫无疑问,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夏国朝堂亲辽派占据了上风。
而在宗主国爆发内乱,大辽被反叛的女直人打得快要灭国了,夏国朝堂的争斗也逐渐升级,救辽还是不救就是其中的焦点。
李乾顺掌权二十多年,已经相当老辣,自然能看透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
就其本人而言,并不存在什么亲宋或亲辽,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持嵬名氏(夏景宗李元昊称帝后改皇族姓为嵬名)的传承。
辽国强盛夏国就别想独立,但辽国迅速灭亡,夏国失去了庇护也同样危险,要死不活的辽国才符合夏国和嵬名氏的利益。
在国内的亲辽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辽国有难,夏国就一定要救。
去年三月,得知金军攻入西京道,李乾顺便立即派出五千兵马援助大同府。
但金军进展太快,夏军尚未进入辽境,西京大同府便宣告失守。
李乾顺本就是做样子以应对国内的亲辽派,自然乐见其成直接命令援军回师。
其后,天祚帝逃入阴山,辽国群龙无首,亡国之势尽现。
李乾顺审时度势,预感辽国撑不住,及时作出战略调整,立即派遣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救援”大辽。
这一次,夏军确实是真心救辽,也真想跟金军干一仗,让金人见识夏人的力量,以确保辽灭后本国的安全。
可惜,金将完颜娄室不给面子,于耶俞水河畔一战就打得夏军大溃。
军事上玩不过金国,李乾顺便想在政治上做文章,其人两个月后又遣大臣曹价向天祚帝恭问起居,并献上粮饷。
今年元月,出兵辽境,与金人“对峙”以支援辽主。
五月份,得知辽军再败,又遣使迎驾,请天祚帝入境。
李乾顺做的这一切,一直都是与耶律延禧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