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只要强过身边人(第2/2页)  大周柱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在当年北方胡族大规模南下之时,更是让中原人意识到了,骑兵铁骑的威力。

    多年以来,不论是前唐,还是如今的大周、大燕都保留着大量的轻重骑兵,将之视为战争中取胜的关键。

    甚至在如今的中原依旧迷信重骑兵,也就是具装甲骑的对阵能力。

    所以韦昭当初针对西境前线步兵山地作战的十六字诀,实在难以引人注意。

    所以现在考核上的兵略题目也是如此,韦昭只能尽量依据时代常识,加以个人见解进行作答。

    眼下考核中所出的题目就是,写一篇关于骑战的兵略。

    韦昭思索再三,终于提笔落下。

    重骑兵、轻骑兵的运用要视情况而变,绝不能迷信重骑兵,尤其是在和北方胡族作战之时!

    骑兵优势更多的在于速度,而非披甲冲撞!

    悠悠千余字,韦昭洋洋洒洒写完,放在一旁,继续作答策论。

    策论的题目相当简单而宏大——“平天下之策”。

    这一题目在最近十年中出现过四次之多,这也是韦昭在考核之前就曾仔细研究过的,还曾经就这一题目设想过。

    可以想见,这一题目作答出来,阅卷的未必是国子监的博士们,策论极有可能是天子亲自阅卷。

    毕竟每年武经学也就几十个人参与结业考核,这群人代表着大周军中将来的一股力量。

    大周科举考试中,前几十名的试卷和所作策论,皇帝还常常会亲自审查一番,更何况是武经学这群世家子弟的策论。

    韦昭略加思索,将思绪又整理一遍,随后开始写在纸上。

    如今天下的局势和前世印象中的南北朝时期格局十分相似,自己只需要套用当时北周的出兵策略就可以了。

    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北周已经掌控河西一带,并且随后趁南梁内乱,夺取了益州,之后才得以平推北齐。

    所以韦昭写出来的平天下步骤,也就稍有不同。

    首先夺取西凉,切断突勒和河湟一带羌人勾结的可能;

    之后静待时机,从汉中南下灭蜀;

    最后再从河东发兵,夺取并州,以高屋建瓴之势直驱邺城,覆灭燕国;

    至于苟且江南的宋国,就可以仿照当年季汉太宗刘禅灭吴的方式,三路进军,自上而下,金陵不愁不破。

    一个时辰之后,韦昭才停下笔,端详着纸上的字重新审视一遍。

    看似有条有理,实际上在有限的篇幅上根本写不清楚到底该如何操作。

    韦昭也不清楚大周和周边各国边境军事实际上的态势,所以难免满篇充斥着纸上谈兵的气息。

    夺取河西谈何容易?静待时机—时机何时出现?

    想到此处,韦昭不禁有些不安,自己写得这是啥啊。

    头疼之间,韦昭随意晃了晃头,瞥见周围众人都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

    韦昭顿时心情舒畅了不少。

    自己不是久经沙场的上将,没必要将治平之策,详细地写出来。

    自己只需要比大多数同辈监生强,就足够了,韦昭如是想道。

    随后再审查了一遍所做的兵略、诗文、策论,还算可以吧?

    韦昭整理了一下桌面,举起了右手,交卷!

    ps:今天有点事,只有一更?</p>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