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一个人的过去。(第2/3页)  逢场作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天能垂怜一下常劢行吧!
    季溪这样祈祷着。
    而刑侦大队里,江源小区凶杀案的警员们正在会议里进行案情分析。
    临时加入这个小组的翁智敏坐在最后认真地看着手里原资料。
    这些资料是整起案件到目前为止所以收集的到所有资料,里面有案发现场的照片,还有受害人的个人情况及社会背景以及嫌疑人常劢行的个人资料。
    翁智敏当年其实是想学刑侦的,但是老院长觉得一个女生像个男人似的跑去整天跟犯罪分子打交道太不安全,强烈要求她选其它的学科。
    被迫无奈,翁智敏就选择了学医。
    幸好,医学院有法医这门学科,翁智敏就偷偷地换了专业,老院长知道后已经晚了。
    不过法医也是医生,虽然面对不是活的人,但总比在外面风吹雨晒的强。
    老院长是这么想的,但翁智敏觉得一个合格的法医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及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她在大学里还选修了犯罪心理学及逻辑推演等学科。
    在这些学科里她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对方语言表述过程中的用词、语速、声音大小来推演对方的心理活动。
    在跟常劢行的接触中,翁智敏觉得常劢行这个人是一个十分敏锐的男人,同样,他也是一个十分会隐藏自己情绪的男人。
    他说话语速不快,情绪稳定且用词十分简洁,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达到他想要的目的才会说出来。
    这样的人如果是凶手,那将是一个十分难以对付的凶手。
    他是凶手吗?
    翁智敏反反复复地看着手上的资料。
    其实用反向思维,常劢行也有可能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而故意在现场留下大量指向性明显的证据,例如他抽过的烟,例如他的指纹,例如他跟对方发生肢体冲突时手臂上的血。
    但这一步无疑是一次冒险。
    翁智敏试图把自己代入成常劢行,如果她是常劢行,她会去冒这个险吗?
    冒个险又有何意义呢?
    真的能洗脱吗?
    翁智敏觉得自己头有点疼,她按了眉角,又把资料往后翻了翻。
    后面是关于常劢行的社会调查,常劢行没有任何前科,不仅如此他连一次交规都没有违反过。
    而且他的社会关系也很简单。
    成为孤儿后他断了跟父母双方所有亲戚的来往,被常老爷子收养后他就一直待在常家。
    除了帮常老爷子打理店里的生意,唯一的爱好就是做木工。
    翁智敏回想跟常劢行握手时的感觉,虽然他十指纤长,不过虎口处确实有一些老茧,可能是因为常年用刨子的原故。
    翁智敏又想到了常劢行的着装,昨天到刑侦大队去见他的时候,他换了一身衣服,可能是为了更为舒适他穿一身唐装。
    把一身唐装穿的那么有模有样还不让人觉得突兀,可见常劢行这个人平常就是这么穿着。
    喜欢做木工还喜欢着唐装,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且内敛的男人,会去杀一个跟他并没有什么矛盾与冲突的人吗?
    翁智敏又把资料往前翻了翻,她翻到了受害者袁浩这一页。
    从社会关系上来看,袁浩跟常劢行算是同行,不仅如此常家与袁家在古玩界都能称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翁智敏生在安城,对古玩界不太懂。
    不过资料上写得很清楚,常家、袁家都是以盗墓发的家,在民国那会儿这两家势力都挺大。
    有没有世仇,资料上没说。
    当然,这些根源问题,不是一般的调查能调查出来的。
    又是世家,都是大家族,又是同行。
    翁智敏在纸上画着两者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关系,最后得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