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路遇说书局(第1/2页)  盛唐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道萧条,回望一眼渐渐远去的宅院,白宋带着马车离开了小城。
    “哥,为何不带着嫂嫂”后方车内,白柔孜孜不倦地问着。
    “现在不是时候。”
    白柔不知哥哥话中之意,悻悻地坐回了车厢。
    自白大哥去了林府,桑桑便安静了,她知道白大哥心里有事,或许又在那小院中受了冷遇。
    但在此事的上,她说不上什么,也什么都不能说。
    日行八十里,蓟县县城遥遥可见,唯天色已晚,城门关闭,入城只能到明日。
    上次来蓟县途径的茶摊对面是一家驿馆,白宋打发了车夫,带两丫头先在驿馆过一夜。
    来了蓟县地,行人增多,各地商贩比原先少了,但比邙县依旧热闹。
    即便是在城外,又是已经入夜,无论在驿馆的酒桌还是对面的茶摊,依旧人满为患。
    不是白宋三人来得巧,不然连最后一间客房都没得住。
    客房内两张床,两姑娘挤一挤,倒是不必让白宋睡地上。
    桑桑去下面守着酒菜上来,白柔在一边认真地清理床铺的灰尘,一点儿脏污都不放过。
    白宋则坐在窗口,望着对面的茶摊发呆。
    对面茶摊人很多,眼见了入夜,茶摊外面挂起了灯笼,里面茶桌也点了蜡烛,四周的茶客不见半点儿离开的意思,全都围在一起,专心致志守着茶摊内一位说书先生。
    那说书先生一身花白,上了年纪,但底气很足,说书十分卖力。
    不多时,外面就会传来一阵叫好鼓掌声音。
    起初,白宋并不在意,可在客房中呆愣好久,唯独感觉下面的茶客们热情越发高涨起来,声浪是一浪高过一浪。
    久之,白宋多了些好奇,守在窗口观望了一阵儿,断断续续能听那说书先生的几句话,说的好像跟三国有关。
    白宋越发好奇,心说三国演义是元末的出的,难道在贞观年间就已经流传开了
    就这城外小小一个茶摊,来来往往的行商客人聚集了不下三四十,又见短短一刻钟,那说书先生便边说边走,挨个收了上百的铜板。
    没想到最不起眼的讲书还是个大好的营生。
    白宋正想着谋个营生,也不是没想过写书,只是觉得写书不算个长久的生意,又是上一世的穿越里写烂的套路,自己来仿前人所作,有些没劲。
    可今日一看,古人对说书的热情超出白宋预料,这时候心潮一动,想下去近距离听听,不论好坏,先了解一下再说。
    想罢,白宋起身外出,正与监督着小二送菜的桑桑撞见。
    “白大哥,饭菜已经送来了,您这要去哪儿”
    “你们先吃着,我下去转转。”
    “白大哥”
    白宋摆了摆手,示意不用管他,然后出了客房。
    行至小茶摊,好不容易挤入人群找了个空座,招呼老板一声要了一杯茶。
    周围三四十人听得津津有味,全然不觉往来的客人,只有那说书的先生过来,白宋又给了人三个铜板,算作听书的钱。
    白宋坐在近处,方才听明白这说书先生讲的是关二爷千里走单骑的选段。
    说起关二爷,此间茶客全是关二爷的小迷弟。
    三国演义未出,但关二爷早已是在贞观年间被传作了神话。
    回想初次见到李靖,堂堂大将军都要学关二爷刮骨疗毒,虽然差点儿把命给刮没了,但可见其在民间的人气。
    这说书先生讲关二爷最有名的一段故事,客人们自然是感兴趣。
    尤其是听到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咔咔咔一顿人头落地时,茶客们各个都是热血澎湃,叫好声震得人耳膜生疼。
    但这故事也只能吸引吸引这些没读过三国的平头百姓,说书先生的故事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