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华夏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公元前476年,伐吴的条件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自杀的时候,想念起伍子胥,认为自己愧对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结果,遂蒙面自杀。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华夏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华夏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秦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为争夺天下,刘邦乘项羽攻打齐、赵之机,击败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夺占关中。汉王二年(公元前205)三月,刘邦联络诸侯,在洛阳声讨项羽,揭开了楚汉战争序幕。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陈汤,西汉末期大将。陈汤打的仗不多,但是一战成名,并且这一战奠定了汉帝国在西域的战略地位。
公元前36年,陈汤来到西域。他虽是副将,但颇有主见,敢于担当。时汉军主帅甘延寿对匈奴的策略是守,而陈汤则不以为然,认为应该主动出击:郅支所部慓悍,若听其控制康居等国,汉将失去西域。匈奴人不善防御,汉兵直指城下,必将其击灭。在他看来,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主帅甘延寿还是犹豫不决,不久病倒。陈汤于是趁老大生病之际,果断采取行动——假传朝廷号令,调发汉屯田卒及西域诸国兵共4万余西征。无奈之下,甘延寿也只好任凭陈汤调遣了,随军出征。
这是华夏军队几千年以来最远的一次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