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0章 必须闯过去的天花板(第2/3页)  1911再造中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不仅要将俄国势力彻底驱逐出外蒙,还要把他们撵出新疆,将新疆重新置于中央的统治之下,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称得上安全!”
    蔡锷知道了,这家伙是要把俄国往死里得罪啊!不过就算得罪死俄国也得干,新疆对中国实在太重要了!
    中国的地缘是非常独特的,东北方向是广袤而荒凉的西伯利亚荒原,正北是辽阔的草原和大漠,西北方向,翻越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后就会看到连绵数千里的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南方向的尽头是挂在天边的喜马拉雅山山脉,与这条山脉为邻的,则是云南那炎热而茂密的雨林。东边就更不用说了,是浩翰的海洋,而且南海周边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出现一个称得上强大的国家,中国只有走出了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才能与其他称得上伟大的文明进行交流。在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条路线实在太危险了,几乎可以说是有去无回。
    不能走海路,就只能走陆路了,走陆路的话,东北、正北都走不通,只能一路向西。从商周一直到秦朝,中国都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一点,只能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内打转,直到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人才第一次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外面还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和文明!汉武帝两次派遣数万大军不远万里,穿越荒凉的河西走廊和戈壁滩,翻越帕米尔高原去攻打大宛,图的并不仅仅是那几匹汗血宝马,而是控制这片雄浑而苍凉的土地,因为这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眺望世界的窗口。也就是从汉朝开始,能否控制西域成了中原王朝能否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硬性指标,汉唐做到了,所以它们的丰功伟绩至今仍史不绝书;宋朝没有做到,他们只能成为与辽夏金并列的割据政权;明朝一度做到,但最后放弃了,国势急转直下,从开国时的刚健雄烈、万国来朝的大明变成了国土面积只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小明,最终极其窝囊地在整合了渔猎和游牧两大势力的大清的凌厉攻势下亡国。
    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解决边患;想要解决边患,必须控制蒙古高原;想要控制蒙古高原,必须控制西域;想要控制西域,必须将所有外国势力都挡在天山帕米尔高原之外。这是国家的命门所在,也是中国眺望世界的窗口,国家想要走向繁荣富强,新疆这道坎必须要过。新疆就是一块透明的天花板,能不能闯过去直接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命运。汉唐都意识到这一点,死再多的人,花再多的钱也要闯过去,“边庭血流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从这句诗就可以看出汉唐为了这片土地,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可以说,汉军、唐军将士的鲜血已经浸透了新疆戈壁滩那莽莽黄沙。
    那么,不愿意付出这些代价的宋和明呢?
    宋被辽夏金围殴,勉力支撑,最终在蒙古铁骑的冲击下覆灭,从北方呼啸而来的胡人第一次成为神州大地的主人,崖山落日,浮尸遮蔽海面。
    明放弃西域之后,越来越闭塞,国土越来越窄小,军事实力退化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最终在农民起义军的清军的夹击之下亡国,整个中国被淹没在无边血色之中。
    有些血,是必须得流的。有些战略要地,哪怕死再多的人,花再多的钱,也得控制住,绝不能后退一步的。
    遥远的、人烟稀少的新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宋和明逃避了,不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最终极其窝囊的完蛋了。现在,同样的挑战摆到了李思明面前,李思明选择了接受。
    蔡锷同样选择接受。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逃避。
    “就怕这样一来会引来俄国的强烈反弹啊……”豪情满怀之余,他也有些担忧,“俄国垂诞外蒙和新疆已经有近百年了,他们在那里经营了这么久,眼看就要成功了,现在我们却要一脚将他们踹出去,他们怕是得气疯。不光是俄国,就连英国也盯着新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