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国粹·京剧·劫后狂欢(第1/2页)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太平军北伐部队一句北进的时候,另外一股农民起义部队也冒了头。

    捻军。

    如果不是听人提及,陈祎都差点忘了这个名字。

    陈祎脑海中,跟捻军有关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应该是在一本本省自编的历史课本中,一名捻军普通士兵,将清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砍死在农田里。

    北伐的太平军最终还是被扼杀在直隶地区,而跟太平天国有合作的捻军,依然活动在大江大河之间。

    当然,这只是清政府需要面对的一系列危机中的一部分。

    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借马神甫事件,跟英国人沆瀣一气。

    京城人民的噩梦降临了……

    本就瘸腿的咸丰,因为不停地逃跑,疲于奔命,积劳成疾,死在了咸丰十一年。

    经过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斗争之后,大清朝有了新的年号

    同治。

    皇帝年幼,两宫太后同朝而治。

    1861年,京城又出现了一个陈祎熟悉的名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大劫过后,垂帘听政的慈禧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被烧毁的圆明园,只是很可惜,大清朝的财政状况已经窘迫到不允许重修那些被烧毁的瑰宝了……

    内忧外患之下,京城梨园依旧是风生水起。

    劫后余生,何以宽心?

    唯有报复性地娱乐。

    听戏的人多了,唱戏的人也变多了。

    我大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伤了很多读书人的心:第一次,你还能说成是“大意了”,第二次,你还大意?家里精美的后花园都被人烧了!

    有不少的读书人直接放弃了当官念想,投入到了京剧大业中,最起码京剧不会让人失望:剧中有斗智斗勇,有明君贤臣,更有数不胜数的大捷、完胜……

    长庚惦记了好久的卢小哥,最终还是投入了三庆班的怀抱。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家里人打死,卢小哥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卢胜奎。

    对京剧发展历史不太熟悉的陈祎,“避祸归来”之后,对于卢胜奎的加入并不是太意外。

    真正让陈祎意外的是三庆班的老票友刘保山,以前这位也时不时地登台演出,可一年多没见,这位竟然唱起了丑角,还有了绰号,“刘赶三”。

    得,又一个熟人。

    陈祎关于京剧的为数不多的记忆中,有一部电视剧《天下第一次丑》,说的好像就是这位刘保山。

    只是,剧中扮演刘保山的夏雨,可比现实中的刘保山帅气多了……

    这时候,当陈祎再回过头来回顾京剧的发展历程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好了。

    说它是乱世之中的纸醉金迷?

    好像有点过分了。京剧中弘扬的可都是“忠孝礼仪仁智信”,十分有正能量那一套。

    最后,陈祎只能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清政府实在是太无能、太腐朽了,以至于普通人只有在京剧中才能找到那一丝慰藉,找到那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再一再二,不再三四。

    挨了两次胖揍的清政府,终于想挣扎了: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尝到了洋枪洋炮甜头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攒够了政治资本,履新之后,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局……

    陈祎在三庆班刚露头,就有人找到了他。

    “水生叔,父亲找你!”

    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老程从兄弟那边过继过来的儿子,程章圃。

    “大少爷。”

    人家给脸喊自己叔,陈祎却不能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