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国粹·书画一·琢玉(第1/2页)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祎花了一周时间,画了一张国画版的院落效果图,经得汪士慎同意之后,开始施工。

    至于购地,则直接被陈祎给省略了,钱家别院周围相当大的一片荒地,都属于钱家的。

    而陈祎总算是体验了一把有钱人的快乐,将图纸直接甩给了跟钱家有关系的工匠头子,然后趁着施工的空档,求便宜老娘给自己找了个学玉雕的师父。

    之所以找老娘陆氏,是因为钱二宝的外公家就是做玉器生意的,祖上据说能追溯到琢玉祖师爷陆子冈,的远房堂兄弟。

    陆家的生意全在苏州,因此陈祎只能渡江南下。

    这个时代,玉雕被称作琢玉,琢磨的琢。

    虽然陈祎对古代的玉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进了陆家的玉雕作坊之后,还是被吓了一跳:十几个人坐在作坊里,摆着类似于脚踏缝纫机的工具,将上下摆动转换成转动,再作切割研磨……

    作为老板的外甥,陈祎自然不用享受蹬“缝纫机”的酸爽,直接就可以开始学习。

    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了解玉。

    “二宝少爷,在远古时代,玉是王者的象征……”

    带陈祎的老师傅巴拉巴拉给陈祎讲了一大堆玉器的来历,说法跟后世那些炒作玉器的商家差不多。

    接下来是,“玉德”。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其实,陈祎更愿意相信,玉之所以被称为玉,是被某些人赋予了玉的属性。

    安利过后,是辨玉。

    在神州大地上,可以被称作玉的石头,有不下数十种,最常见的有四种: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陈祎是一个工科男,喜欢追根究底:所有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作硅酸盐矿石,只不过因为硬度、密度和折光率不同,才分出高低贵贱。

    辨玉对于有些内务府造办处制印工匠记忆的陈祎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事情。

    大师傅讲完之后,陈祎还微微有一点失落:没有翡翠的相关知识。

    陈祎没有透视眼,因此希望可以了解一下翡翠的相关知识。

    不过,可惜的是,翡翠在扬州这次不太受欢迎:硬度太高了,加工起来太麻烦。而且采购运输也比较麻烦,需要从遥远的云南运回来,要知道眼下西南边境并不太平。

    辨玉之后是解玉,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有壳的去壳,大块的切小块。

    接下来是相玉:根据玉石原石的质地,选择最合适的造型。

    最后才是琢玉:选择好了合适的造型,就可以画稿,再动手雕琢了……

    大师傅倒是讲得挺细,可等陈祎听完之后,才明白了一件事:琢玉这事儿,全凭天赋。

    一旁的大师傅见陈祎有点失落,笑着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过一本线装的书,递给陈祎。

    翻开之后,陈祎才发现是一本造型图谱:图谱的存在倒是降低了琢玉这张技术的门槛儿,可要想成为大师,必要的天赋还是必不可少的。

    纠结了好一阵子,陈祎决定先从简单的入手。

    子冈牌,琢玉祖师爷发明的玉器造型,在玉牌子上雕上阳刻的文字,工艺跟制印差不多。

    有了想法,陈祎就开始行动……

    刚想动手,陈祎就发现暂时来不了:眼下所用的工具太坑爹了。

    之后,陈祎跟着家里的商队跑了一趟江西,回来之后,鼓捣了一个多月,总算是弄出来一把勉强可以用的钨钢刀。

    在大师傅看败家子儿式的足以杀死人的目光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