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年轻的王贺开始踏上自闭路(第1/3页)  六朝汉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贺笑容满面,也不挣扎,任凭孔安国拖着自己前进。    来到墙边。    拱手,作揖而拜。    “见过司公。刚刚为孩子们分完饭菜,招待不周,请多见谅。”    司匡报之以微笑,拱手还礼,“王公客气了,在下来的唐突,希望没有打扰到墨家。”    “司公来此,乃吾墨家之福分。”王贺笑着挥挥手,“君允许墨家从流民孩童中挑选有天分之人,此传承之恩,我墨家定铭记在心。”    一旁激动的孔安国被这客气劲儿整得,受不了。    直接开口打断。    “好了,诸君就别在这里寒暄问暖了,正事要紧!”    王贺眨眨眼,扭头,看着孔安国,直呼,“子国,这么急着把我拉过来,所为何事?”    (孔安国,字:子国。)    “君可携带《算表》?”    “这是自然。我墨家场面和数打交道,《算表》必须随身携带。”    “太好了!借吾一用!”    “哦。”    王贺应了一声。    随即当着二人的面,提起左袖,右手伸进去,不断摸索。    不一会儿,一卷特殊的竹简被他掏了出来。    这份竹简与平常的竹简相比,构成的竹片,长了许多,并且,还很纤细。    他不由分说,递给孔安国。    “给。”    “多谢!”    孔安国笑嘻嘻地接了过来。    也不嫌地面脏,直接一屁股坐下。    把《算表》打开,平铺在腿上。    开始查阅数字。    这玩意儿相当于一个计算器,作用的思想,类似于乘法分配律。    孔安国心中默算。    把47分成了40与7,把98分成了90与8。    紧接着,按照查阅顺序。    在第一行分别找到7、40对应的竹片。    随后,    又在第一列分别找到8、90对应的竹片。    右手的握着的木炭在地面上划着,把数字横纵交叉的数字记录下来。    3600、320,630,56。    随后,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把这四个数值相加。    3600+320+630+56=4606。    结果相同!    王贺有些不明所以,在好奇心驱使下,轻声询问,“子国,你这是?”    然而,孔安国没有回应。    这位孔氏次子的面孔,只有癫狂,兴奋,喜悦,狂欢!    仅仅一次体验,他就陷进这种畅快的计算中。    顾不上和他人对话,直接自己给自己出题,想要二次验证!    这种学习到新知识,并且用旧知识验证成功之后产生的快感,太爽了。    手腕抖动。    在黄朴朴的地面上,写下两个数字:32×73。    随后。    竖式、《算表》齐动。    “子国,子国?”王贺皱着眉头,呼唤着。    他越发看不懂孔安国的行为。    这是疯了?    司匡双手环胸,注视着孔安国,“文明观猴”。    且笑嘻嘻地提醒王贺。    “王公毋急,孔兄这是在感受竖式的魅力。”    “竖式?这是什么?”    “使掌握九九乘法表的稚子,在几十个呼吸之内,算出一切乘法的计算方式。”    王贺眉头一沉,后退一步,与司匡拉开距离。    眯着眼睛,上下打量,又摇摇头,假笑,沉声。    “司公真是喜欢开玩笑,世间怎么可能存在这种东西。先秦诸子可从未提及过这种方法。”    “先秦当然不可能有,这是我参悟九九乘法表后,得到的内容。”    王贺眼神逐渐变得犀利,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眉头上的皱纹横着,化成了一个川字。    “公莫不是在开玩笑?”    “刚才孔兄也是这么认为的。”    司匡笑眯眯地指了指坐在地面,兴致勃勃的孔安国。    王贺的注意力转移到孔安国身上,脸上的凝重,又加深一分。    自从加入墨家后,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稷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