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帝京篇(第1/3页)  六朝汉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吟诵,司匡情不自禁地走了起来。    提着缠着一圈张牙舞爪稻秸秆的草鞋,迈开步子,踩着地面上的黑影,登台而上。    经过高武身旁,淡淡地瞥了一眼,继续前进。    他一直走到高台的最左侧,才停下脚步,俯视下方观众。    后方的灯笼,犹如聚光灯,将这里照耀的灯火通明。    位置变了,话风也顿时为之一变。    原本叙述长安宏伟壮丽,达官贵人的话语,化作云烟,消失在漆黑如墨的夜幕下。    此刻,司匡为了开始陈述此赋的用意,竟然开始引用大量的人名典故。    所引……    古有。    今,亦有。    凡听到的人,无不浑身一颤,为之色变。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周程有卓功,俄闻田窦相仇恨。”    “这是……”    卞知距离司匡最近,听到后,后退一步,身躯像是被虫子叮了似的,猛地一颤,眼神都直了。    视线颤抖,拽了拽卞康的衣服。    颤巍巍地问道:“吾没,没听错吧?”    卞康双目凝固,锋利无比,眉头紧蹙,握着拳头,沉声,“不会有错,五十岁时,追忆前四十九年的过错……绝对是蘧伯玉……”    这篇文章,到底想干什么?    竟然引用先秦先贤?    一般来说,引用先贤的文章,一般都是祭祀歌颂之语,或者是陛下敕封之言。    如今,一篇赋,竟然涉及到这个层面……    思来想去,他只能用所图非小形容。    场中,    除了兄弟二人,进一个激动难言的人,莫过于孔武了。    他生于孔氏,没有人比他更懂蘧伯玉的意义!    这可是自幼就必须记住的名字。    交友应交蘧伯玉。    这是小时候,大父、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位孔氏嫡长子死死地盯着司匡的侧颜,目框欲裂,大气也不敢喘。    蘧伯玉这个名字,对儒家诸生而言,是一个理想追求!    凡是儒生,都想与当世蘧伯玉交好。    有此挚友,死而无憾。    蘧伯玉,生于周简王元年,虽并非儒家,但却被奉祀在孔庙东庑第一位。    其不仅仅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更是卫国大夫、当世大贤、孔子一生之挚友。    孔丘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年居卫,九年住其家。    如今司匡直接用“成子”作为转变之言,让儒家的人,彻底坐不住了。    以至于后面的周亚夫、程不识、田蚡、窦王孙,在这个名字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这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若是想结交挚友,与前文长安的雄伟,对应不起来。    总不可能只是为了斥责田窦之争吧?    如果是,未免杀鸡用牛刀了。    在万众瞩目之下,司匡渐入佳境,开始吟诵最后的关键语句。    也可以称之为文章升华。    “唰!”    他拔出佩剑,转身,指着长安的方向。    用尽丹田之力,高呼,似乎是在诘问。    “灰死韩御史,罗伤董博士。”    “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冯唐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伴随着追思贾谊,这场吟诵,彻底落下了帷幕。    ……    “韩御史……董博士……”    “长沙傅……洛阳才……”    台下,白子衿挺着小脑袋,白皙的脖颈,已经渐而僵硬了。    她没有去揉,而是像一块木头似的,纹丝不动。    身上的白色纱衣随风飘荡,粉嫩的小脸上,写满了惊愕。    白子衿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话风突变之后的内容,多多少少有所听闻。    尤其是阿姊嫁列侯之后,接触到的趣闻,经常分享给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