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第2/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点头,说道:“碰到的那股盗贼,想是大野泽的贼寇了吧?”

    “正是。”

    杨章叹道:“我郡府君吴公,早就想整治一下大野泽,把隐匿其间的贼寇,悉数剿灭了。奈何先有黄巾之乱,继有荀贞之侵我兖境。吴公竟是不得遂意。真是苦了沿泽诸县的百姓!刘校尉、史司马今诛其众数百,亦算是为我济阴的生民稍微除害!”

    那奉令来寻杨章的骑士,仅是个勇悍的兵卒罢了,听不出来杨章话中皮里阳秋的含义。

    李通等奉曹操之

    令,在乘氏屯驻已然颇久,屯驻期间,除了时常问乘氏县的县令索要粮饷、酒肉之外,对地方上的治安则是半点不管。大野泽的西南头,离乘氏仅四十来里地,然而李通等对泽中的贼寇却是视若无睹,任其掳掠乡、邑。

    杨章闻同乡的士人说过此事,自就难免会对李通等小有微词。

    杨章这是不理解曹操的苦处。曹操怎会不知大野泽的贼寇,是济阴的一个祸害?曹操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对百姓,他也是很怀怜悯的。只是,曹操刚出任兖州刺史,根基尚且未稳,为了不引起吴资的警惕和敌视,故而,他才交代李通,不许掺和济阴郡内部的军、政各项事宜。

    那骑士答道:“是。”

    杨章问道:“刘校尉、史司马遣你来,是为何事?”

    “刘校尉、史司马遣小人偷渡济水,南下来寻督将,是为看看督将领兵行到何地了。刘校尉请督将,尽量加快进军的速度,以吸引济水北岸徐州军将许显的视线,从而好方便刘校尉引部渡河。”

    “许显部现在何处?”

    “其主力何在,目前不知,但济水沿岸的渡口,根据我部斥候的侦查,都有徐州的骑兵出没。”

    杨章听到这里,明白了刘若、史涣为何会要求他加快行军的速度,心道:“原来是济水北岸的诸个渡口,皆有徐州的侦骑。刘若、史涣现下可以暂隐匿行踪,但一旦开始渡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势必会被许显部的侦骑发现行踪。

    “而许显部的主力何在,刘若、史涣到现在也还没有搞清楚。如此一来,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刘若、史涣正在渡河的功夫,许显部的徐州兵士突然杀到。半渡而击,刘若、史涣败之必矣。”

    既清楚了刘若、史涣眼下面临的困境,杨章遂便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与刘校尉、史司马,就说我两天之内,就可抵至昌邑城外。”

    那骑士应道:“是。”

    向杨章行了个军中礼,翻身上马,也不休息,便就马不停蹄,赶回去复命了。

    杨章传下军令,命将士加快行进。

    行军至暮,夜宿一晚。

    翌日一早,拔营继行。

    路经一亭,亭舍已然败落,舍内荒草丛生,无有一人。

    两头狐狸,蹲在颓倒的门扉边,探头探脑地朝路上的这支军马窥视。

    杨章技痒,取出弓矢,搭弓而射,两支箭,连珠而出。

    两头狐狸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瞬间分被二箭刺死。杨章用的弓强,二箭射死了两狐后,去势犹劲,刺入了地面。却是把两狐的尸体牢牢地定住在了地上。

    从在其侧的数十骑兵,齐声叫好。

    两骑驰奔过去,把那箭矢拽起,提了两狐过来。

    两头狐狸都是黄色,皮毛寻常,且脏兮兮的,很不好看。

    杨章瞟了眼,笑道:“赏给你们了!”

    济阴、山阳接壤,杨章很熟悉山阳的地理。

    此亭名叫金亭。过了此亭,再走不到二十里,即是昌邑县城。

    杨章收起弓矢,心中想道:“府君嘱咐於我,说曹东郡言道:徐州兵或会抢占梁丘城,以遏我部的道路。然我昨日遣出的斥候,今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