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案牍行(10)(第1/3页)  黜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秋之后,张行的生活开始日益平淡起来。
    军国大事和朝廷高层的变动似乎变得遥远,永远只是在大家摸鱼时的话题,再难映证到生活里。征兵还在继续,榜单的效应也在,引发的治安骚动依然存在,但是东都上下已经开始习惯,就连张行自己在帮忙处置治安案件的文案时都变得苛刻与随意起来,只有那些看起来最无辜,但又最有前途的年轻人会得到他文案上的帮助。
    这些,张行非常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这个国家恢复了正常状态,到底是他主动选择了文员而非外勤,否则生活中最差也会有打打杀杀这一类刺激的镜头日常出现。
    一直到眼下,秦宝都还经常在外勤后带着一身血回来。
    对此,在靖安台风生水起的张三郎并不觉得自己选错了,蛰伏嘛,想活命嘛,没啥丢人的,但夜来辗转,或者是每日习武打坐时,却总忍不住会有一丝焦躁之态。
    什么时候能成凝丹高手?
    什么时候能做黑绶?
    什么时候可以在这个上下尊卑的封建时代活得自由一点,快乐一点,肆意一点?
    还有,白巡检虽然依然看顾,但是不是也渐渐变得疏远了?
    秋末时节,农闲时分,朝廷忽然宣布,要在紫微宫修建一座明堂。
    天子坐明堂,一听就知道,这是要修紫微宫的主殿。
    一开始的时候,据说事情是有争议的,主要是紫微宫原本的主殿乾元殿根本就是好好的,才跟着东都城建立了二十年而已,并没有修新明堂的必要。
    但是,圣人力排众议,拆了旧的换新的。
    非只如此,就连包括曹中丞在内的南衙诸公也都没有一个人表达不满,很多人都猜度,其中或许有些隐情,可那就不是底层百姓能知道的了……其实,便是张行也在和李定的讨论中猜到了一点东西? 却都不敢肯定,只是一个说法而已。
    总而言之? 此事已成定局? 明堂即刻开建。
    先是中旨出紫微宫? 以之前平杨慎叛乱的功臣、如今炽手可热的吉安侯白横秋转工部尚书加门下省内史? 入南衙,总揽明堂事宜? 并御口亲自定下了翌年二月为止的工期。
    乃是要不耽误二月初二祭奠青帝爷的长生节。
    随即,白横秋白尚书迅速依照紫微宫给出的设计图与工期给出了花销? 役夫数量。
    按照要求,乃是即刻征三河、关陇、中原、河北、荆襄、东境各路役夫入京? 近者一月为限? 远者半月工役,往来不断流转,确保从初冬十月开始? 一直有十万民夫持续性参与修筑工作。
    这么算来? 一个明堂? 东都需要维持月流动役夫在二三十万左右,并持续四个月? 这个数字? 只是东都常例人口的一两成? 洛口仓在这里,钱粮补给肯定没问题。
    包括明堂本身的花销? 新任的工部尚书也很快有了说法? 居然只要区区数百万贯……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所有人力都是免费的? 徭役嘛;特定的建材也都是特事特办? 那些高大的金丝楠木,从来都是皇家的私产,只是转运费力;巨大的金砖,也需要专门在城外立窑,重头烧起。
    这么一想的话,一个明堂,似乎对富有四海的大魏而言,什么都不是。
    便是张行,思来想去,也只觉得屁都不是……想想就知道了,之前征东夷,二十万大军需要多少钱粮后勤?要多少民夫转运多少天?杨慎造反,为祸十余郡,差点打到东都跟前,又是多大动静?
    便是眼下,相较于此事,真正给东都城带来巨大生活改变的,都还是那四万渐渐充实起来的上五军。
    因为按照兵部的安排,十二万大军,八万后备府,依然分布在陕洛各处屯驻、训练,倒是四万新上五军,则按照军号,一分为五,在东都周边筑了五小城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