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宝玉就更心慌只盼着昨日里冯大哥喝多了忘了这事儿。
冯紫英的确没忘这桩事儿不过却也没有记挂在心上。
马上就是入翰林读书观政了这才是大事儿。
但实际上却很快让冯紫英有些失望了。
翰林院就在文渊阁隔壁原来两边是连为一体的但随着内阁威权日重事务繁多涉及人员和相关事务也庞杂起来而翰林院这种读书制诰等清贵事务为主就不再合适和文渊阁这边再合在一起了。
从天平十年开始文渊阁就正式和翰林院分开翰林院搬出了文渊阁在紧邻着文渊阁不远处重新拆开了一片然后修了一座三进大院成为翰林院读书和办公的公廨。
而文渊阁与翰林院相隔不足百尺也就是一道两头封死的夹巷隔开来文渊阁甚至还在夹巷里开了一道小门同样翰林院这边也有一道门可入夹巷。
读书礼部右侍郎黄汝良授业除了经义更多的是讲史。
只是短短三日冯紫英便有些腻歪了这种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翰林院读书而冯紫英也发现原本精气神都相当高昂的庶吉士们迅速在这种单纯读书却又没有多少压力的状态下以肉眼可见的变化松懈下来。
读史讲史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成日里都是抱着从秦汉到唐宋明的史书来细细解读或许其他庶吉士们还能有些兴趣但对于早就被前世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所熏陶过的冯紫英来说就显得有些乏味了。
对冯紫英来说观政显然对他的兴趣更大可是庶吉士观政和普通进士观政不一样普通进士观政都是有各自所在的衙门而庶吉士是以读书和学习制诰文书为主观政反而成了次要的副业而且要有内阁的指令才能参与观政平常时间都是学习。
“你这才读了几天书就这般不耐烦了?”齐永泰严肃的语气让冯紫英只能低头认错“弟子没有不耐烦只是觉得这等大好光阴却成日里研读史书而且……”
“而且什么你觉得你史读得很好了?”齐永泰没给冯紫英好脸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这是唐太宗名言紫英读史学史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你从秋闱春闱到殿试乃至庶吉士馆选一路太顺为师觉得你有些浮躁了现在是该利用这一段时间沉下心来好好积淀一下自己了。”
冯紫英只有再度起身行礼表示受教。
“庶吉士修书读史才是正份儿观政还在其次你们和其他观政进士不一样他们观政之后就要到各部府院寺司你们还要继续在翰林院明白翰林院读书修史的意义么?”齐永泰苦口婆心。
冯紫英无言以对他当然明白齐永泰的好意自己在秋闱春闱折腾出太大风头了是该好好收敛一些了而且自己这个年龄也太招人恨了连练国事都没有自己这么能折腾还不收敛那就要成了木秀于林了。
问题是这翰林院读史对于前世大学就是学政教而且又有了几十年官场沉浮经历的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过了春闱在大周仕途上很多束缚自己的东西没有了自己就该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来做事了这是冯紫英的想法。
而且大周现在的情形很不好冯紫英希望可以早一些介入这个历史步伐节奏中去尽可能的为这个历史车轮方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助力。
“当然紫英我知道你这个人是不会安分的但是庶吉士这一两年你再怎么都要坚持下去这对你很重要。”齐永泰当然明白自己这个弟子的性子悠悠地道:“读书学史你也可以结合大周当下的一些局面来写写文章嘛原来在青檀书院里读书写文章送到朝廷还要过一手现在正该是你们表现自己的时候了但要注意与书院时不一样了你们现在是庶吉士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贴合实际不能再恣意汪洋……”
冯紫英离开吏部公廨时也叹了一口气。
这样猥琐发育何时是个尽头?这个时候他突然有些觉得自己年轻也是一个坏事儿了十五岁的确很难让人相信你这个人再说你能写能说能折腾出事儿大家还是觉得你是运气机遇以及赶上了某些特定情形下。
当然好像这也的确是事实一句话还得要用不断的成功来积累而且这成功还不能仅仅在一个领域了。
想到这里离冯紫英又紧了紧拳头既然观政不可预测那么这读书读史一直这样读下去也太过枯燥总得要折腾点儿什么才符合自己的性子或许该利用翰林院这个名头做点儿什么了。
努力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