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字卷 第一百三十四节 锥处囊中(1 / 2)

数风流人物 瑞根 1402 字 2022-06-23

“礼卿北地这几年出了不少青年人才练国事范景文侯氏兄弟郑崇俭叶廷桂宋统殷曹文衡陈奇瑜孙传庭都很不错你们河南尤多他们进士观政其间就表现都不差但是不得不承认和紫英比都还有相当差距。”

柴恪的话也赢得了袁可立的认同。

袁可立的性子也是比较刚硬的但是他不会说昧心话是什么就是什么河南士子这两科涌现出来不少优秀者像练国事和侯氏兄弟还有叶廷桂和曹文衡都是他家乡河南士子但他也得承认哪怕如练国事这般优秀比起冯紫英来都要逊色不少。

“紫英和我说过他说年轻士子在进入朝廷中枢之前最好都还是能踏踏实实下到州府一级去历练一番时间不一定太长哪怕就是两三年那收获都会非常大……”柴恪字斟句酌。

“所以他才会主动选择去永平府?”袁可立问道。

“对。他当时还向乘风兄也建议过可以把永隆五年这一批的进士多安排一些到各府州历练同知、通判推官知县都可以距离不用安排太远比如顺天府或者北直其他府又或者山东、山西、河南抑或沿着运河的南直隶和浙江的一些府州……”

“……每隔一年或者半年把这些到府州历练的进士们召回来打破翰林院大家交流一下从政和做事的经验请翰林院这边就他们的从政为官做事的经历进行提炼撰写一本集子这也算是对他们这一类新进官员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交流。”

“他认为这种打破壁障的交流会让大家都受益良多同时也能为下一批进士们观政前后去地方任官时做一个示范性的培训……”

柴恪显然对当时冯紫英的建议印象十分深刻说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袁可立陷入了沉思良久方才点头:“紫英这个想法非常难得啊这些新进的进士们哪怕是观政三年但都是在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这些部门很多都对下边州县的具体事务一无所知这种观政太过表面到州县还是很难适应要么只有聘请熟手幕僚但家境好的都还好说家境一般甚至不好的哪里请得起?要么就只能上下其手搂钱要么只能孤身上任被下边那些属官胥吏们所欺瞒……”

袁可立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他进士观政结束之后便到了苏州府担任推官与时任知府石昆玉联手将苏州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官声极佳而石昆玉则是又是湖广黄梅人算是柴恪的同乡前辈。

“我在苏州刚任推官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幸亏汝重公多番指导我才能有机会慢慢熟悉适应想起十多年年的种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袁可立对石昆玉的提携至今难忘也正是在苏州推官任上干得极为出色所以他才能在苏州推官之后回京出任巡城御史然后才一步一步走上现在的兵部武选清吏司位置。

这个位置已经是兵部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位了一般说来很多人一任三年便会擢拔晋升甚至干不满三年都可能破格提拔孙承宗就是先例袁可立的才能不输于孙承宗没准儿一二年后就有可能左迁。

“嗯所以紫英所言极有道理不过当时齐阁老也是思衬再三考虑到时机仍然不成熟恐怕很难得到首辅和次辅大人他们的支持……”

柴恪摇摇头一个吏部尚书是很难推动这么大的动作的那种意图太过明显的举措很容易引起其他阁臣们的担心本身吏部尚书就是十分敏感的位置对进士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引来关注毕竟这些人都是未来朝廷官员的中坚力量。

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虽然都控制在士人内部在局面平稳是尚能寻求平衡和妥协但是一旦局面不好的时候尤其是皇上意见也捉摸不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纷争所以对于内阁诸公来说他们都宁肯求稳而不求变。

“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在府州干几年真正历练一番很多人到了朝廷中枢便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州县的基本运作模式不了解州县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清楚州县官需要上司和朝廷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和提点单纯的在上边闭门造车发号司令往往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袁可立也很有感触他从苏州推官起步之后干过巡城御史后来又在工部干过几年主事和员外郎最后还在吏部干了两年员外郎才从吏部到兵部担任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