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节 永不加赋!(2 / 2)

汉室天子的诏书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书和侍中拟定后呈递御前皇帝只需要检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为皇帝的文章水平那么好什么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迈归位以后刘彻就继续道:“右相何在?”

“臣在!”张欧连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错也连忙出列。

刘彻站起身来。看着这两位大臣扶着手道:“尚书录诏:朕承先帝大宝获保宗庙。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主之上。唯战战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遗德!”

众臣一见这架势也立刻全部跟在张欧与晁错身后匍匐在地。

天子颁诏谁敢坐着?

只听到新君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识上古贤王治世之秒然朕闻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国黎庶。永不加赋!”

刘彻这个重磅炸弹一抛出来。

大臣们只感觉两眼都有些迷离了。

“永不加赋?”许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相对无言。

刘彻却是得意洋洋的看着臣子们。

不得不说满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赋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个举措。

只是问题是所谓的永不加赋其实是个伪命题!

在中国税赋。从来都是分开的。

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吃喝玩乐的。

所以。后来的明朝才有会所谓的内怒和户部的区别。

而在汉室税收是统一归到国库而赋则是少府保管。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收赋了可以收税啊!

左右不过左手换右手。

不然你以为满清的农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税的咩?

但此时此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臣懂得偷换概念这个把戏。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刘氏就常常各种免田税用来收买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挥袖子就把田税直接降到三十税一。

今上倒好上来就喊永不加赋。

但这个事情对大臣没有任何影响。

赋是专供皇帝天家开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内库的钱财从来都与国家的开支是分开的。

对大臣和地方衙门的运转几乎没有影响!

只是会影响胥吏们收税时的积极性罢了!

这也是后世满清敢喊永不加赋的底气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税试一试?

看看那帮晋商地主豪强会不会起来把那百来万八旗兵给撕了!

因此许多大臣也仅仅只是震惊而已。

永不加赋就永不加赋好了。

反正与他们没有多少干系。

甚至有许多满脑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动的稀里哗啦连脸都涨红了。

永不加赋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谁提过春秋战国谁又喊过?

真真是仁君!

于是刘彻终于有了第一票的脑残粉。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泽被苍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们不管那个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刘彻长出一口气道:“可!”

他知道这个永不加赋一出他就着实装了一回圣人了。

有了这个诏命打底最起码自耕农与中小地主都会把他这个天子看成亲爹。

至于底层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给他立个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

有了这个基础他就不怕有人敢动他了。

随着这个诏命传达到天下郡国以后他的皇位就真正稳如泰山了。

谁动他谁就准备承受天下百姓的怒火吧!

当然他也不敢骄傲。

坐下来道:“诏书拟定以后移送东宫请太皇太后过目然后再颁布天下!”

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窦太后连人都看不清还会看诏书不成?

无非就是做个样子保持尊重。

刘彻也相信一个瞎眼的老太太只要不去刺激她的底线她也不大可能站出来做些什么不好的事情。(未完待续)

ps:晚上还有今天继续冲击一万字看看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