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节 政体(2 / 2)

有公孙昆邪这只鸡的下场在前面恐怕接下来商议盐铁之事的时候就不会有反对之声了。

果不其然当治粟内史直不疑出列奏道:“臣不疑昧死谨奏: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古之王者治政以食货为本今天下久安货值大兴商贾货物行于天下犹以盐铁为甚彼辈获利无数广并田地致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小民无安身之所且坏先王之制又无一利泽于社稷臣不疑冒死敢情陛下禁绝民间私营盐铁收盐铁之利于府库泽于苍生社稷如此国不益赋而海内用饶……”

直不疑是新年大朝议后转任为治粟内史的。

治粟内史这个官职属于传统的九卿序列之一只是常常出缺跟太尉官一样并非一定设置。

但其衙门与机构却一直在正常运转。

因为这个衙门在汉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

简单的来说它相当于汉室的财政部与农业部的集合体掌管天下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经济政策的走向。

在未来治粟内史经过改革变为大农令在小猪朝中后期再次摇身一变化为大司农每一次改革治粟内史的权柄就重一分至太初元年披着大司农马甲的治粟内史下面有太仓、平准、均输、都内、籍田等五大分支机构几乎取代了丞相的位置成为汉室权柄最重的文职官位。

毫不夸张的说治粟内史职权的演变清楚的反应了汉室中期朝局政治的走向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看清楚治粟内史的历史基本就能知晓汉室的农业、商业政策并摸清楚汉室的财政能力。

即使是现在治粟内史也管辖着仓储与商业税收这两个机构。

权柄虽然没有内史、少府大但在盐铁这个事情上却没有比治粟内史更合适的发言人。

刘彻看着直不疑接过他的奏疏甚至看都没看就直接对群臣道:“治粟内史所奏甚合朕意其下公卿列侯共议!”

说着就对王道点点头后者拍拍手掌立刻就有十几位宦官捧着数十套早就抄录完毕的盐铁政策说明文书散发给群臣。

而丞相周亚夫与御史大夫晁错则是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有关说明的文书就立刻出列拜道:“陛下所制盐铁之策臣等以为利国利民可称大善请陛下下诏公之于露布行之于天下使天下元元万民明知陛下之意!”

大家没有一个笨蛋看着丞相、御史大夫这汉室政权的两架马车与天子一唱一和哪里还不知晓这三位执掌汉室最高权柄的巨头已经达成了一致。

即使有人想要反对但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后这些人就明智的做出抉择:

下一刻几乎所有大臣全部出列高呼:“陛下所制实乃万世不易之策维陛下能作威作福请下诏公之于露布行之于天下!”

不是没有反对的实在是公孙昆邪的榜样就在眼前!

要想不被精神病、因劳成疾就只有乖乖合作一条路可走。

当然更重要的是:反商仇商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对商人的不满和仇恨早已不是一点两点一天两天了。

打击商人抑制豪强、控制兼并抚恤孤寡、尊老爱幼这些价值观构成了汉室的普世价值。

就算是对商人最亲近最温和的儒家各派和当政的黄老派其实也是恨不得商人们去死!

这就是在汉室政权中商人们的悲哀所在。

他们空有庞大的财富无穷的资源但在政治上他们没有一个盟友和合作者甚至连同情他们的人都没有!

他们的名声在汉室社会是仅次于宦官群体的第二臭名昭著。

至于社会地位说的难听点还不如一个落魄的文人!

譬如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就很好的诠释了商人们的尴尬。

以卓王孙的财富放在后世一个政协常委跑不了甚至能与国家总理对话但在这个时代一个尚且没有发迹的司马相如却能成功的在他身上咬下一块肉。

你放后世哪怕是宋明之时试试?

看看可有那个胆大包天的穷酸敢勾引盐商的女儿甚至私奔后毫发未伤?

所以当天子与丞相、御史大夫达成一致后即使有些人与商人们有些关系拿过他们的好处但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一个站起来为商人们说话的人都没有。

像历史上昭宣时期盐铁政策之所以被官僚反扑甚至差点夭折。

那是因为当时的官僚主体已经变成了以地方豪强利益为代表的儒家官僚。

而在此时不好意思整个汉室朝臣九成以上来自于列侯贵族元老勋臣。

他们的利益来自于封国来自于自己的爵位以及特权。

与地方真是没有什么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汉室前中期可以拿地方豪强以及商人不当人看动不动就杀全家而昭宣之后却再也不提压制地方豪强控制土地兼并了。

因为国家的执政者已经从军功列侯阶级和元老阶级变成了地主阶级。

所以小猪发布告緍令时没有人喊与民争利。

反而昭宣时期政府不再严控商人地主豪强后反倒有人觉得国家与民争利了。

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