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第2/5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事情报,战争的总结报告之类。

    由兵部传递到全国各地。

    便于各地官员知晓,类似邸报的功能。

    既然是军事情报,应该是各地方军事指挥员撰写后,上报到朝廷兵部。

    兵部根据机密级别,将能公开的部分再次撰写,转发至全国各地。

    塘报的传递,驿站没有裁撤前,应由驿站传递。

    明末驿站瘫痪后,应由专门的军士传递。

    收发人的级别,军事情报至少要在一定级别内传阅。绝不能流传到民间。

    乡绅百姓肯定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明朝不是这样的,宋代已经有类似于后世的报纸一类的官方新闻简讯了,是从官府内部抄录的,在市面上发行,官民皆可购买。

    明代内阁中枢专门有人负责集录百官奏折时论,向各地方发布,这也就扩大了政治讯息的传播面。

    另外古代官方的保密工作很多时候都做得不好,不然史上那么多密谈是如何被人知晓的。

    魏忠贤有点抵触韦宝的新政,想从中捣乱,但又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所以便扩大了塘报的发行面,几乎没有几日,便传遍了发达地区,以及大明大部分的官府。

    一石激起千层浪,要缩编水师,整编大明所有的水师,统一管理,这一点的反响不大,主要是水师官兵觉得不满,觉得海防总督衙门的手伸的太长了。

    引起反对声音的主要是解除海禁,全面开展海贸,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这一项。

    还有传闻,韦宝要开六千万的货物流通量。

    这是非常惊人的货物流通量,几乎能冲击大明所有地区。

    这就不是小事了。

    明朝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不一样的。

    清朝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因为入关以后沿袭了明朝很多制度,所以被人称之为清承明制。

    关于这两个朝代,相同点自然是很多,所以也有人称这段时期为明清时期。

    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明朝的海禁跟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一样的。

    韦宝原来没有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现在韦宝觉得其实并非如此。

    明朝的和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有着很大不同。

    首先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巩固统治为主。

    但是明朝的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并没有拒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当然这种海外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之下采取对外贸易的政策,海外贸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渠道。

    这种朝贡贸易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达到了鼎盛,郑和下西洋,不仅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联系,还携带了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吸引各国使臣及其商人来华贸易。

    当时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不少沿海居民便犯禁出海,“有私下番贸易及出境与夷交通者”。

    出现了“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的现象。

    到了明孝宗在位时期,随着白银货币化浪潮的兴起,民间商人的海外活动更是日益频繁,两广总督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

    正因为这些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所以到了明穆宗在位时期,看似是巨大的尝试,违背了祖制,实则是顺理成章的将其民间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公开化,进行了隆庆开关。

    一时之间民间的海上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明朝的海禁也不是说说而已,因为海禁在于防倭寇之患,所以随着有明一代倭寇之患的严重程度,民间私下的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