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虽浓,应天府依旧有些暑热,但皇宫后苑却显得凉爽宜人。祖孙二人坐在石凳上,倍感惬意。
深思皇祖父的教诲后,朱高炽认真思考,即便有秦始皇相助,也不能过度依赖,自我才是最坚实的依靠。
实则,未予蓝玉封赏并非只关乎用人策略。他已是大将军,武将领袖,与太子过往亲近,多重身份使他在朝廷人脉深厚。
权势渐增,人易骄矜,心生邪念。若持续赏赐,只会加剧蓝玉的傲慢,壮大其派系势力。
任何朝代,受帝王宠幸的臣子都会成为众矢之的。若此情延续至朱高炽登基,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朱元璋自然不愿目睹如此局面,他登上九五之尊,全凭对人性的洞察。
他深知,世上并无绝对忠诚,须让孙儿尽早认清人心之复杂。
再者,蓝玉身为武将,头脑精明,自尊心强,易受小人煽动。连年征战,战功赫赫,军中威望日益高涨。
朱元璋已察觉其态度变化,心中生出警惕。若在君王面前尚且傲慢,面对朝臣恐更嚣张。
对于这类武将,朱元璋了如指掌。大明立国以来,国力增强,军队壮大,将领易滋生傲气。
朱高炽性情善良,朱元璋忧虑他难以驾驭这些握有兵权之人,故借铲除北元残部之机,予以警示。
能领会其中三成深意,收放自如,方能治国平天下。
收敛起内心的抵触,便能安居于大明,否则,自有应对之策。望着石桌边深陷沉思的孙子,朱元璋不自觉地紧握双拳。
“炽儿,有些知识爷爷能传你,但有些智慧,你得自己去探索。大明的江山,终究属于你,但在那之前,让爷爷替你清除那些恶徒吧。”
……
朝会后的两日,朱高炽终于搬进了皇宫。本该住在东宫,但由于吕氏的守丧期未满,他被安置在了奉天殿的偏殿内。
平日,朱高炽在朱元璋的书房研习儒家学问,由方孝儒和刘三吾作为师长教导,而朱元璋则在隔壁的御案上批阅奏章。
先前病了一场,奏章堆积如山,如今一并处理,确实费心费力,但这正是帝王应尽的责任。
那天,朱高炽坐在屏风前研读儒家经典,手中的书是方孝儒亲笔抄录,每句下都有详尽注释,十分周到。然而,面对一行行字,他心中满是不耐。好不容易说服皇爷爷免去上书房的苦差,又被这个老儒生抓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