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随着齐王的到来,京城下起了细雨,秋日的寒意骤然加剧,后花园中新生的嫩芽也被雨水打落,凄凉再次笼罩了整个皇宫。
在尚京殿内,朱元璋吩咐御膳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还特意烹煮了地龙,使整个宫殿充满暖意。
圆形的大桌,他坐于主位,三个儿子按长幼分别坐在两侧,其后是他们的家人,桌上的碟子里满是鲜美的荤腥。
朱元璋对生活颇为节俭,但久违的家庭团聚,自然不会吝啬。
朱桢、朱棣、朱榑三人畅饮交谈,席间气氛融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些淘气的孩子挣脱母亲的束缚,在殿中嬉戏奔跑,热闹非凡。
朱元璋看着这一切,心中十分欢喜,即便身为皇帝,他也无法割舍这份家庭的欢乐。
朝廷的大臣们则围坐在不远处,尽情享用美食。
原本,朱元璋并不想与大臣们共进晚餐,因为君臣从未同桌用餐,他不喜欢政事影响到餐桌上的心情。
然而,恰逢蓝玉回京,要举办庆功宴,再加上驿站新创收入,国库好不容易充实起来,自然要节约些,经过权衡,朱元璋只好忍痛将庆功宴与家宴合并举行。
不远处,蓝玉并未被这喧闹的氛围所感染,独自抱着一坛酒坐在角落,仿佛在借此排解情绪。他的视线时不时投向朱棣,他刚结束北方的战事,匆忙赶回京城,却发现吕氏已被赐死,朱允炆也不见踪影。短时间内发生的剧变让他心烦意乱,所有不满都归咎于朱棣。酒入愁肠,心情更加烦躁,他转身不再关注朱棣,打开窗扉,企图让冷风带走忧虑。
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在主桌上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他们在互相敬酒间回忆旧日时光,朱桢酒量不佳,两杯下肚便面红耳赤,挥手拒绝。但他的两位兄长并不轻易放过他,一杯接一杯,很快他就步履蹒跚。“瞧瞧,三位王爷的关系依旧如此融洽!”宴席间,一些臣子低声议论。他们按文官、武官的顺序就座,然而在热闹气氛的熏陶下,也顾不得那么多,酒劲上涌,各自随意找位置坐下。“哼,虚伪做作。如果他们关系真那么好,太子也不会不明不白地离世,现在连他的后代都被赶出了应天府。”蓝玉撇了撇嘴,插话道。“蓝玉大将军,说话谨慎些!”闻言,身旁两位胆小的文官连忙环顾四周,谨慎提醒。蓝玉却毫不在意,提起酒坛自斟自饮。在太子尚在人世时,身为大明将军,他多次北伐,常与朱棣交涉,逐渐了解这位燕王的为人。经过燕王多年的治理,塞北已成为坚固的堡垒,若太子登基,将是最大威胁。出于对太子的支持,蓝玉对朱棣的印象始终不佳,甚至曾在京城与朱标品茶对弈时提及,认为朱棣表面宽宏,实则狡猾,需谨慎对待。然而朱标看重兄弟情谊,并未在意。蓝玉努力克制不去想这些,但越是如此,那些记忆越是涌上心头,自太子去世后,一切变得混乱不堪。“唉,也不知燕王世子何时归来,少了他,总觉得宴席缺了点什么。”一位武官饮尽碗中酒,略带遗憾地说。“咱们世子殿下的行事风格确实和陛下一样果断,短短半月,武昌就有十几个脑袋落地了!”另一人凑近,满脸惊恐。 “那燕王世子竟有这般魄力?”蓝玉放下酒坛,看着他们问道。“那是大理寺传来的消息,还能有假?”
“殿下不仅斩杀了凶徒,还解决了武昌的灾难,带回了通观府尹江悠,说是以此警示天下官员。”蓝玉饮尽杯中酒,目光投向主位上的朱棣。
“没想到你本人不算突出,却育有如此聪颖的儿子。”夜色渐深,殿内的气氛却愈发热烈。朱元璋也略饮了些酒,脸颊微红,看着子孙满堂的和睦景象,哪个老人不会感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