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听老子的听孙子的(1 / 2)

华夏之外,竟然还有那么多美丽富饶的地方?朱元璋听了心中震撼。开始悄悄惦记起来,“如果咱能把那些土地都纳入大明版图,那么我大明的天下……”

“咱作为开国之君,一定要为后世之君开创千秋伟业。把几代人吃的苦,都让这一代人吃了。那么将来留给后世子孙的,将是永久的幸福和和平。”

“反正现在大明刚刚建国,能征善战的将军很多。不世名将,都是实战打出来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现在让他们去征战四方,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城略地。以后国家和平久了,将军士兵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反而不会打仗了。”

“所以现在,是大明开疆扩土最好的时机!”

“而且如果不打仗,那些骄兵悍将不好安置,安置不好还容易滋生反叛。与其伤脑筋考虑怎么安置他们,还不如让他们继续征战,为大明建立不世功勋。”

“古时候的封建王朝,其实也曾尝试过开疆扩土。不过那些负责远征的将军遇到了湄公河,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山脉,便觉得没有必要打过去,反正那边都是苦寒之地,那里的人也是不服教化的野蛮人。”然而秦宇却不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想法,继续说道。

“所以他们距离为王朝开创庞大的疆域,只差趟过一条大河,跨过一座高山。认为华夏最文明最富饶,地大物博的思想,阻碍了扩张。”

“不过也不能说是他们盲目自信,毕竟华夏的古文明源远流长,本身就值得自信。古华夏,领先世界。”

“秦先生分析的真是太深刻了,咱佩服之至。可是秦先生……”激动之后,朱元璋又冷静下来,“如果大明想对外发动战争,国内的读书人集体反对怎么办?因为就连老子都说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孔夫子也曾说过,要慎战!”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适合治国。”秦宇直言不讳,“在这一点上,要听孙子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既然是存亡之道,那么为了王朝的生存,百姓的温饱,即使主动发起战争也是可以的。就比如说匈奴,他们入侵中原,也是为了他们的牧民能够吃得饱饭,获得铁器丝绸让民族步入文明。如果让他们奉行无为而治,那么他们到现在还是原始部落。”

“朝廷应该发动对外征战开疆扩土,这一点咱也认为是对的。但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根本不懂啊,他们会整天守着陈腐的儒家观念,反对征战,而且还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朱元璋道,“该如何让那些读书人闭嘴呢?总不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杀了。”

“杀人肯定是不对的,不但阻止不了他们的口诛笔伐,还会适得其反。”秦宇道,“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堵不如疏。”

“怎么个疏法?”朱元璋虚心求教。

“给百姓允诺战后的利益,比如说朝廷打下某个地方,就给百姓发钱发粮,减免税负。让国民意识到,朝廷打了胜仗后他们会获得好处,朝廷征服了一个国家,他们的钱包就会鼓一点。把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绑在一起,才能让百姓支持朝廷。”

“空谈爱国,远不如给百姓分发钱粮,提高生活质量来的实在。所以无论是国家也好,百姓也好,既得利益永远要高于一切。”

“匈奴的百姓为何都支持匈奴贵族侵略中原?还不是因为匈奴的骑兵在打了胜仗,掠夺了财富之后,分了一些给牧民们?”

“百姓得到了实际好处,再加上朝廷的宣传,全国上下自然会万众一心。有了百姓的支持,还怕读书人反对?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会被百姓的汪洋大海淹没。”

“好主意!”朱元璋道,“用天下百姓,去对付那些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