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4 汉风不灭(第2/2页)  刘备的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或又有人言。蜀科何以能行?

    如前所说。若在西州开科举,亦无不可。只因西州儒学,多出马融。若大汉十三州皆为一科,则必然大乱。

    汉末科考不可通行的大致证据链如下:

    版本不同、门派各异、理解参差。

    如考寻章摘句,版本不同,各有错漏,乃其一。如考明辨经义,门派各异,各执一词,乃其二。之于考官而言,理解参差,评判标准各有出入,乃其三。

    如何统一标准,统一答案。

    蓟王承上启下。继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集百家所长,修国典《大百科全书》。

    一脉相承也。

    如蓟王所言。再有两百年,汉风不灭,汉魂永存。

    天下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以今度之,想当然耳”,鼠辈何其多。

    幸有我蓟王。

    或再有人言。《大百科全书》,无非蓟国一国之学。如何能一统大汉十三州之学术。

    有理。故蓟王欲行,先易后难。先将蓟钞广输天下,而后蓟吏、蓟法,循序渐进。待将蓟国之一切便利,放之四海而皆准。蓟国《大百科全书》,便是权威公论。

    且自立书之初,蓟王就定下,集百家所长,绝非一概不取。且首当其冲,将神灭无鬼,被后世儒生避恐不及,视作“异书”之王学,纳入其中。足见开明。

    并以儒宗为首、恩师佐之,集国中鸿儒、通儒、硕儒、大儒,共襄盛举。再有蓟王,居高掌控。即便不敢妄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于科举,足可一用。

    故儒宗,有感而发:“诛人易,诛心难。”

    杀人诛心,乃霸主之道。蓟王,王治天下,岂肯滥杀。

    《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于国而言。先明善恶,再知荣辱。

    便是蓟王所谓,先利而后益。

    《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窥一斑而知全豹。

    法、儒、道,殊途同归。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