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节:新月之门面(第2/4页)  贤者与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徒的话,其意见都不会得到重视。

    有学者曾自嘲自己所在的阶级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月之国四千年历史古籍,充满了各种稀奇见闻与壮阔历史,却被有的人拿去当成桌子的垫脚石。

    这种满腹学识却无处施展拳脚的处境,正是新京的有意为之——他们不能让知识断代,所以需要有人学习,有人继续创新。可学业有成能力出众的人倘若有二心打算自己改易江山又该怎做?

    新京不允许民众有自己的思想,培养起来的学者只能说掌权者愿意让他们说的话,而民众也只被允许听到这些他们可以听到的内容。

    他们不能掌握兵权,不能涉及朝政,不能留下子嗣甚至于私传书院中的文本。一切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护。

    这四千年帝国永恒不变的统治。

    但学者阶级终归是饱读诗书的存在,思想越是发达的人就越是难以掌控。尽管有许多人感恩新京所给予的机会对皇室一片忠诚,却也总是免不了会有刚愎自用恃才傲物的人。自认自己所服侍的华族乃无能之徒,一切若都由他这样饱读诗书的人掌控,岂不是能更加高效出彩。

    三郎的故事大抵便有几分这样的色彩,但也并不完全是这样。

    当讲这一切娓娓道来时,满面胡渣的龙之介神色并不尽是仇恨怨怼,他有几分落寞。

    龙之介叙说着:他曾是自己的幕僚,当时坪山县还不过万户,而他自己也只是一介县长。三郎出身也是坪山县,学有所成之后才归来。能力出众且当时是一个白面小生,语气温婉又常常面带春风。佐上满腹经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任坪山县幕僚时身畔常常是莺莺燕燕。

    学者虽然不得婚娶,但毕竟也是常人并非宦官。有男女之情也难免,许多人学有所成以后会想要去到地方成为领主幕僚也难免有打着这样桃花运的想法,更不要提坪山县还是三郎的故乡。他父亲早亡老母尚在,家境贫寒成为学者之后归来成了县长的幕僚,怎么想都是衣锦还乡大受欢迎。

    华族与士族高不可攀,但三郎却是平民出身又备受尊崇。哪怕明知无法成为婚娶对象,打着各种主意或是单纯被他个人吸引靠近的女性也数不胜数。但却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养成了越来越不满足的胃口。

    到底是本性如此还是未经世故的学者在过多的刺激之下迅速地堕落,如今的龙之介也已经分不清楚。

    幕僚工作的基本薪金是一个月6两银,这相当于普通民众大半年的收入。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加上食宿全包基本无额外花费,节俭一些攒下一笔资产也仍是有可能的。

    但绝大多数的学者都会在入手之后便花光,原因很是简单,他们没有未来。

    无法成家立业的学者即便积攒下来资产也没有后人可以传承,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花光,毕竟他们无需为吃穿发愁,即便被华族革职失去幕僚的工作也还可以回到书院过清贫的日子。

    当年的三郎也和其他人没有太大的区别,由于老母尚在,他每月都会分出一些薪金赡养母亲。而这也正是事件出现转机的时候。在任职半年多以后,三郎以老母重病为由痛哭流涕和龙之介提了涨薪,见他改良当地经济有功,且孝心可嘉,当时还是县长的龙之介也大方地一口气给他涨了4两俸禄,凑足10两。

    之后三郎又有两次这样,俸禄最终便涨到了15两银一月——由于申请涨薪过于频繁新京只批准了11两银的俸禄,这不足的部分还是龙之介从自身的俸禄当中划出的。

    要知道贵为县长的他一月收入也不过20两银,这已经是几乎可算与他平起平坐的收入了。

    即便后面知道三郎并未把所有薪金都交予老母,而是常年沉溺于烟花柳巷之中后来又染上酗酒恶习,龙之介也仍旧保留了最大的善意,只认为他是因老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