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跳圆对歌
“咚啦啦啦,咚啦啦啦啦,咚啦咚啦,咚咚,”清脆悠扬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寂静山寨的夜空。
皎洁的月光下一群穿着盛装的年轻人正在开心的狂欢。只见寨子前面的广场中间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烈火,火堆足足占了一两个平方米的地面,火焰直穿到了两米多高,把整个广场都都照亮了。
火焰周围密密麻麻的围了一圈人,她们都是二十来岁的苗族少女,一人的胳膊挽着另一人的,一个接着一个把火堆围得密不透风。
每个人都带着银白色的耳环(贵州苗族的耳环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耳环不同,是用银子制作而成的弯曲的钩子,也叫泡钉弯钩耳环)。
在火光的映衬下,耳环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随着姑娘们的脚步移动,耳环也跟着晃动着,发出了“叮叮,叮叮”,的声音犹如山间的小精灵。
大家头上都挽着黑花相间的裹头布,裹头布上盖着带了银制花式珠串的花盖头。
珠串的长短正好到每个人的眉毛上,在舞步的交换中,珠串有节奏的左右晃动着,闪耀着,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给少女们美丽的脸庞增添了无限的生气。
年轻的脸庞下,五六根银条制做而成的银项圈耷拉在胸前,衬托出姑娘们美丽玲珑的身材,项圈两头还绕上了粉红色的毛线,纱巾。
绣着各色花草的漂亮背排因为姑娘们的晃动在“啪嗒,啪嗒”的响动,背排底端的白色‘狗牙’闪着耀眼的光芒,整齐的排在姑娘们的背上。
漂亮的背排是苗族盛装里必不可少的装饰,也是苗族姑娘常常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
除了背排,苗族服装的配饰里还有系在前后腰间的两块土布围裙,围裙的长短正好遮住膝盖,漏出小腿。
在姑娘们有节奏的跳动中,藏青色的围裙与脚上的白球鞋交相辉映,一青一百,甚是显眼。
在姑娘们围成的圆圈与火堆之间还有几个拿着‘芦笙’(苗族的乐器,用竹子做成的。属于传统的簧管乐器,苗族芦笙分为轻音芦笙和重音芦笙两种,重音芦笙的曲调深沉而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而高亢;其音乐曲调的使用是很严格的,它的舞蹈特点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芦笙舞有单人舞c男性双人舞和男女双人舞,分为“踩”c“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的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芦笙舞蹈既有舞蹈之柔,又有武术之刚。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的跳圆多用芦笙的轻音。)的年轻小伙。
他们双手捧着芦笙,芦笙的底端落在胸前,两两面对面的吹着优美的歌曲,芦笙的顶端自然的交叉,身体有节奏的跳着欢快的芦笙舞。
姑娘们也都随着‘芦笙’吹出的节奏移动着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左跳,跳了一圈,再一步一步向右跳,整个圆圈一直保持圆形不变。
圆圈里跳芦笙舞的男孩们时而左右摇晃身体,时而抬起左脚,右脚,时而转身弯腰,他们随着歌曲的节奏不停的变换自己的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
整支芦笙舞大概持续二十多分钟到半小时,姑娘们是左边移动几圈,再右边移动几圈,尽情的挥洒着心中的欢愉。这么热闹的活动就叫‘跳圆’。
‘跳圆’活动多在秋天收获的夜晚举行,春节里也会偶尔跳跳。
参加‘跳圆’活动的除了跳舞c吹芦笙的年轻男女,还有凑热闹的少年,跟着回忆青春岁月的中年人c老人,抱着孩子的少妇。
大家跟着舞步一起庆祝庄稼的丰收,庆祝美好的生活,庆祝年轻美丽的青春!
每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大家吃过晚饭后,都自然的聚集在寨子前面的广场上,有扛着柴火的年轻人,有拎着长板凳的叔叔们,有抱着孩子的阿姨c大婶,有举着手电筒的少年,有拿着‘芦笙’的帅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