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有穿着盛装的漂亮姑娘。
大家脸上喜气洋洋,都为即将进行的‘跳圆’准备着。抗了柴火的年轻人都把柴火堆在广场中间,把火点着,接着拿着‘芦笙’的帅小伙就站到火堆旁边试吹‘芦笙’,听到‘芦笙’的声音,穿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自然的手挽着手围成一圈开始跳起来。
这时拿着长板凳的叔叔们把板凳摆在圆圈外,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抱着孩子的阿姨c大婶们就站在离姑娘们最近的地方。
调皮的少年拿着手电筒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电筒的光线时而射向天空,时而射向人群,他们欢快的追逐嬉戏,寻找着童年的快乐。
姑娘小伙们越跳越起劲,‘芦笙’的声音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铿锵有力,姑娘们的舞步时而轻如细雨,时而坚定有力,精彩美妙的音乐和热情的舞蹈使得观看的人们也越聚越多。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场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把‘跳圆’的姑娘们围的水线不通,摆在最外层的长板凳上也站满了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往火堆那里看。
孩子们也都被吸引着静静的爬在大人的怀里,奔跑的少年也停下了脚步钻在大人们的空隙中看着。
一曲轻柔的轻音调结束,小伙子们还吹得不过瘾,再来一曲铿锵有力的重音芦笙调,直到深夜,大家都跳得精疲力尽,跳到月亮都下山了,观看的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姑娘小伙们才慢慢的散场。
‘跳圆’活动在苗族山寨里流传已久,没人考究它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哪个山寨,谁发明的。
但是山寨的人们一代传给一代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一般的苗族男孩女孩到了十三四岁,都会去花场里玩,也会在花场里跟着大的哥哥姐姐们学习芦笙,学习跳圆,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流传下来了。
大家为了庄稼的丰收而庆祝,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欢呼,为了年轻悸动的心而跳动。
秋夜,只要有月亮作伴,山寨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尽情的欢舞。
有时候年轻的姑娘会在‘跳圆’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把自己心爱的‘背排’留给他,跳芦笙舞的小伙子往往是姑娘们最先考虑的对象,因为他们帅气,有活力,有热情,还吹得一手好芦笙。
可以说‘跳圆’活动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亲的开始,也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活动,不管在哪里‘跳圆’活动总是充满了爱的情谊,充满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时候,我们常常为了看‘跳圆’活动,不辞辛劳的奔波在夜间的山路上。
月光下,十几c二十个小伙伴拿着手电筒,点着火把,踩着高低不平的石子小路,跨过两c三条干涸的小沟,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跳圆’的活动场所。
在‘跳圆’的地方开开心心的追逐嬉戏,聚精会神的观看芦笙舞,在密集的人群里玩捉迷藏。
每次看完‘跳圆’回到家都是十一二点,有时候月亮都不见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会乐此不疲的去观看每一次‘跳圆’活动,以此丰富自己的童年生活。除了‘跳圆’,山寨里还有热闹的山歌比赛和对歌会。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