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青花瓷(第6/6页)  超级穷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c凤尾尊c花觚c象腿瓶c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c图记款c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c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相关链接:清康熙青花瓷

    9c雍正(1723―1735)c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c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c釉c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c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c四朵花款c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关链接:清雍正青花瓷c清乾隆青花瓷

    10c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c泛青。道光(1821―1850)c咸丰(1851―1861)c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相关链接:清嘉庆青花瓷c清道光青花瓷c清咸丰青花瓷c清同治青花瓷

    11c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c“坤宁宫制”c“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c“若深珍藏”等。

    相关链接:清光绪青花瓷

    12c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相关链接:清宣统青花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