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换尽山阴 | 道士鹅(第1/5页)  山名不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廖云平心下一窘,是啊,这《内丹经》还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呢,刚刚话说的有些满。

    “我用一部《黄庭经》来换,可以吗?”一个悦耳的声音在东侧贵宾席内响起,是妙龄女子的声音。

    场内一阵哄堂大笑,均想道,“这是谁家女娃儿在此顽闹?”

    于是有人起哄,“我还有一部《道德经》呢,也来换成不?”

    原来这《黄庭经》与《道德经》一样,同属道家至高经典,乃道门修行基础法门,是日日唱诵的经文,修行之人几乎人手一卷。以此来换《黄帝九鼎内丹经》,怎不教人哑然失笑。

    “右军书法妙如何,龙跃天门虎卧坡。”

    “黄庭一卷无多字,换尽山士鹅。”

    “倘若这《黄庭经》是王右军亲笔所写呢,也不成么?”悦耳的声音又响起。

    自然是王璇在说话,她看着二哥王锡,脸上有几分得色。

    “江南王家!”众人心中齐齐想道。

    王羲之,字逸少,官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或直接以“书圣”称之。

    在华夏文明中,每个领域均有达到巅峰并兼具开辟之功的人,诸如老子,被称为“道祖”,孔子,被称为“圣人”,孙子,被称为“兵圣”,“书圣”二字,则是世人给予王羲之的尊称。自王羲之而来,无论南朝北朝,上至宫廷,下至乡野,世家望族,寒门庶户,均将王字奉为“法书”,莫说真迹,得一拓片便奉若圭臬,摹写不辍。王字真迹,除却王氏家族,十之八九皆在内廷,民间哪得一见。即便是南朝王公大臣,望族世家,亦以得王字响拓影书为荣。南朝当今皇帝萧衍酷爱书法,搜罗了一些王字,梁帝评价有云,“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羲之《黄庭经》又名《换鹅帖》,亦有典故,“羲之居会稽,山阴有道士养群鹅,善鸣,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在江南大梁王羲之字尚一字值千金,大魏国内更是片纸也无,如能将这《黄庭经》留在江北,当然是大魏一大盛事。高祖孝文皇帝一向钦慕汉文化,迁都洛阳,更是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自此冠带衣履天下,然此间风流已然南渡,高祖引为一大憾事。当今圣上自幼受高祖熏陶,亦博学多才,诗赋铭颂,无一不精,尤于书法颇自负。尝语近臣曰,“吾书冠绝江北,惟恨不得逸少真迹耳”。

    江南王家亲至,王羲之《黄庭经》出现在拍卖会上,这两个消息不胫而走。

    云胖子挂在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觉得有些口渴,举起杯子,对属下使了个眼色,立时拍卖场内多了三十多位手持武器的彪形大汉。

    洛阳尹门清c皇城禁军卫队长已带领八百人赶在来春风楼的路上。

    尚书元澄放下手中茶杯,叹了口气,“既已露了行藏,我也不便视而不见”跨上龙骧宝马驰出府门。

    皇宫太华殿内,皇帝元恪缓缓地说了六个字,“既来之,则安之。”

    也不知说的是王家的人,还是王家的字。

    许是感觉到了气氛的紧张,整个拍卖场像是一张绷紧的弓,谁都没动,仿佛那张弓一触即发。众人知道,那是来自贵宾席内高手发出精神镇压之力。

    廖云平比任何人都更紧张。

    他紧张的倒不是《黄庭经》,也不是自己能不能得到《黄帝九鼎内丹经》,而是说话的这位妙龄女子。

    自王璇说第一句话,他便听出了对方是谁。

    江南不辞而别,自己本就心有歉仄。

    烟雨的江南,醉倒的八年。杯空,有人为你斟酒,酒醉,有人轻声相劝。

    水墨的江南,诗书换酒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