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传世有“别苑”(第1/2页)  一叶黄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巫青正在泡茶,大家静静围坐在一旁。这是用老茶制作的,且压了“螃蟹脚”。

    当即煮水开泡。农天一看汤,色褐黄;啜一口,滋味醇厚,几无新茶的渥堆味。闭上眼睛静心细细体会,只感到一股清纯的茶气沁入心田,别无异味,好纯的茶!

    三泡后,甘甜,香醇慢慢地在口腔、舌尖上弥漫开来,且越来越强烈,此时,宛若自己的喉底就是一口泉水,甘醇绵绵不绝地涌上来。这或许是传说中的舌底鸣泉吧。

    大家小心翼翼地传递、嗅闻,生怕惊扰了这沉睡中的婴儿,更怕惊醒了这经过十多年时光洗礼、来自高山古茶园的精灵。陶罐煮水,巫青亲自执泡,未几,一杯红浓透亮的茶汤摆在眼前,乍一看,仿佛不是茶汤,而是一抹水彩颜料,色泽均匀,纯粹,透彻,浓稠,已是让人未品先醉了。

    农天一慢慢地啜一口,开始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当茶汤滑入喉底,纯、醇、绵、滑的感觉油然而生,喉韵深,回甘强,整个口腔弥漫着饱满的甘醇,宛若从喧嚣的尘世中辗转至寂静的原始森林般,让人心境陡然静谧,仿佛听到了叮咚的溪水和树叶悄然落地的声音。

    六七泡后,更是品到了一种熟悉的米香,仿佛又从原始森林穿越到稻花飘香的田野。

    历经时光的洗礼,会沁出迷人的花香、蜜香、米香,为什么她们会如此的甘醇,韵味悠长?

    现在,农天一终于找到了答案。茶叶因岁月磨砺,历尽沉浮洗涤,苦涩才释放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在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磨难后,才会激发岀人生的脉脉幽香。而那些没历经过风雨沧桑的,就只在生活的表面漂浮,好比温水沏的茶,根本释放不出生命的芳香。

    这天上午,农天一进入县城“沮江别苑”,一探究竟。

    此时此刻,假如轻推豪门,走在园林内,一缕琴音捎带着丝丝凉意,便是入佳境心悠然了。翩翩而至的美人,身姿微曲做了个揖,兰花指热情洋溢迎宾而入。美人身后,站立着弥勒佛雕像,长袍遮不住那能容天下的情怀,那人在时光中笑颜绽放,笑意中流露出的舌尖朝着天际,如满盈处女的孩童,惹来了诸多的爱抚和温存。

    在佛像右侧,桃形后台色泽醒目,那寿桃寄寓着品茗者的康健长命。那桃中别有胜境,昔时冷杉寺方丈,总会眷念着那寺后岩崖中山竹掩映下的数丛老茶。

    每年,春雨催茶丛,枝头抽出新芽,茶芽伸展幻化成青葱叶片,尔后又出新芽,芽儿渐展,云云节节高升,叶叶片片青葱。此景令方丈愉快不已,由此发出感叹:“我乃落发之人,贫寒孤寡,但志在高远,吾欲与此茶为邻殊途同归,如挚友旦夕相处”

    门生笑答:“师傅所言,真可谓茶如品德节节青。”

    每当月儿高照,方丈便会带着他的徒弟在竹林下,谛听小虫呢哝,以竹为邻,以茶当酒,传授“茶禅一味”。

    这时,农天一步入“沮江别苑”大厅中的“茶师桥”,其名取“竹”字的一半,那竹叶两两向下伸展,由“个”字组成,它礼让虚怀的美德跃然亭中。那琴音的来由即是这“个亭”了。

    农天一终于明白,因了“节节青”,原来发源于“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的冷杉寺,而对竹的情有独钟。那山中毛竹,“盖林之竹,瘦劲高慢,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正人之豪气呼呼凌云,不为俗曲”。其气呼呼、其节可歌可表,正是谋划企业所当师法之精髓。

    那“个”字也是忖量之寄情。昔时,农天一的先辈挑起茶担,或坐上满载茶叶的木排、木帆船,或者竹筏,向恋恋不舍的亲人挥了挥手,起头了农家迢遥的行程,由龙岩村出发,开始了万里行程

    可以试想一下:每当薄暮时分,那“茶师桥”上弧形的尤物靠上,一个个尤物时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