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出荆山。
沿南颐县城北门外,沿沮河边往上走,有一座山如狮子的头,似有朝天呼啸之状。大家习惯地称之为狮子山。沮水就在狮子头山脚下蜿蜒。
沮河冲击而成的小平原,村舍星落其间,阡陌纵横,土地肥沃。此地名叫安鹿。
自城北岗延伸而上,数座小山头连缀,愈往北坡度愈陡,山头就渐渐抬高,约有三里地,就到了狮子山。丹霞地貌,红砂石屹立,间或几丛草莽林木,一派绿野红岩景色。
那狮子似的山就像饮水沮河,头啸长天,远远望去,颇有呼之欲出的气势。每当初阳东出,石壁流霞,翠柏放绿,沮水波光粼粼,仿佛置身于红、白、绿相间的油画世界。河对面,鸣凤仙山隐隐约约。
狮子山头又连片的起伏的山坡,郁郁葱葱,像一座自然的乐园。从山上下到沮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唯有一个石梯与之相连。
一到夏季,这里就是农天一常常经过的地方,此时,他过完一个小山丘,往北向出后门,稍走数步,便是下河的石梯了。石梯依山蜿蜒,几乎与山势平行,近60多度倾斜向下,到了腾空处就是悬崖,人在上面走动就一晃一晃的,极为险峻。若恐高,就难以下到河底。
石梯两边极为陡峭。因风霜雨雪长年侵蚀,伤痕累累的样子。唯见梯身奇形怪状与草木绿色交织在一起,特别显眼。野草、灌木繁茂,浓密处常常掩盖了石梯。人依石梯上下,就在茂密的草木里穿过,一股草木清香味直入心底。下石梯时,如果到了绝壁处,因人的身体与山成倾斜角度,两只手需紧紧握住藤条枝蔓,否则一旦跌落,将十分危险。
农天一每次下到河底,都是一件既困难又开心的事情。但他乐此不疲。
下完石梯,山脚下就是一条引水沟,顺山势流转。据说是清朝同治年间修的,直通上游的九子溪。水沟里清澈见底,偶见大鲤鱼贴着沟边摇摇晃晃,旁若无人的样子,然后扎进草丛里。水花击打岩壁,撞出清脆的水声。水沟在沮河岸上,像一条弯弯的眉毛,灵秀而生动。
过水沟石板小桥,沮水边坐落着一块硕大的岩石,背阴处覆盖着绿苔,像老人头。旁边还有几块矮小的,自然形成“凹”字水湾,是一处绝佳的游泳浴场。红岩映碧水,矗立于水岸。河水在岩石处冲击成深深的水潭,碧幽幽的,岩石就是天然的跳水平台。粗柳、松树掩映下,白亮亮的鹅卵石,在浅水下更加晶莹剔透。山岚倒影于流水中,光影、水波与山色彼此交映。
农天一说,仰天,白云就落入眼底。击水沮河,可将一身的酷夏消尽。
河对岸是农家房舍,稻田青葱,炊烟袅袅。山脚下,河边的山坡上有几片茶园,农天一见几位茶农正在茶山上忙碌,便与其攀谈。
问其茶叶名称,一茶农说:“我们的茶叫狮子头。”
农天一第一次听说,便问其由。
茶农说:“一是取其地名的缘故,二是这茶泡出来就像狮子的头,昂扬耸立,一头厚厚的毛发,有威武之势。”说完,有几分自豪的样子。
农天一点头。
茶农又说:“古人泡茶对于水质讲究颇多。我们是用后山的泉水冲泡,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农天一“嗯嗯”两声,又想起一句诗:“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喜欢写“牧童骑黄牛、捕鸣蝉”的袁枚,也是爱茶之人,而且最为看重水质。
他有自己的一套观点,认为要烹好茶,就要先储藏好水。
袁枚也认为山泉水最佳,可他住在南京,离无锡惠泉太远,不能经常来往带水。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家中自己备办、储藏雨水和雪水。
袁枚认为收取雨水雪水十分方便,而且泡茶前要先储藏一段时间。他还总结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