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3章 学术思想的变迁(第1/3页)  中国通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清两代,学术思想的变迁,关系极大。这种变迁,起于明末,而极盛于清朝乾嘉之时;道咸以后,又别开异境;就和最近输入的西洋思想相接触。要论这件事情,我先得引近人的几句话。他说:

    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改造杂志》三卷三号梁启超《前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

    原来中国学术,可分为六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此时期可称为创造时期。中国一切学术,都从上古时代逐渐发生,至春秋战国而极盛。参看第一篇第十章第一节和第三节。

    (二)两汉时期。此时期可称谓经学时期。因此时期之人,对于学问,无所发明创造;只是对于前一期的学问,抱残守阙;而所抱所守的,又只得儒家一家。此时期中又可分为两时期:前汉的今文学,是真正抱残守阙,守古人的遗绪的;后汉的古文学,则不免自出心意,穿凿附会;但其尊信儒家则同。参看第二篇上第八章第六节。

    (三)魏晋时期。东汉时代的学问,不免流于琐碎,又不免搀入妖妄不经之说,渐为人心所厌弃。由是思想一转,变而专研究古代的哲学。这种哲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公有的思想,由宗教而变成哲学,存于儒家道家书中,而魏晋以后的神仙家,亦窃取其说以自文的。合观第一篇第十章第一节和第三节及第二篇下第三章第六节自明。

    (四)南北朝隋唐时期。这时期可称为佛学时期。中国古代的哲学,虽然高尚,究竟残缺不完。印度人的思想,则本来偏于宗教和哲学方面。这时代,佛教以整然的组织,成一种有条理系统的哲学而输入,自然受人欢迎。参看第二篇下第三章第六节。

    (五)宋元明时期。这一派的学术,可谓对于佛学的反动力,因为佛学太偏于出世之故。但其学问,实在带有佛教的色彩不少。参看第三篇下第五章第八节。

    (六)晚明有清时期。这时期可称为“汉学”时期,便是现在所要论的。

    原来中国人的学问,有一个字的毛病,便是“空”;所谓空,不是抱褊狭底现实主义的人所排斥的空,乃是其所研究的对象,在于纸上,而不在于空间(譬如汉朝人的讲经学,就不是以宇宙间的事物为对象,而是以儒家的经为对象)。这是由于尊古太甚,以为“宇宙间的真理,古人业已阐发无余;我们只要懂得古人的话,就可懂得宇宙间的真理”的缘故。

    这种毛病,是从第二期以后,学术界上通有的毛病。但是学术是要拿来应付事物的。这种学术,拿来应付事物,总不免要觉其穷。于是后一期的学术,起而革前一期的学术的命。第五期的学术,是嫌第四期的学术,太落空了,不能解决一切实际的问题而起的。然而其实第五期的学术,带有第四期的学术的色彩很多;而且仍旧犯了“以古人之书为研究的对象”的毛病,既不能真正格明天下之物之理,又不能应付一切实际的问题。到后来,仍旧变为空谈无用。明朝时候,王学出,而其落空也更甚。这种学术的弊坏,达于极点,而不可不革命了。所以清代的汉学,乘之而起。汉学虽亦不免以古人的书为对象;但(一)其所“持为对象的古人的书”,是很古的,很难明白的。要求明白它,不得不用种种实事求是的考据手段。因为用了这种手段,而宇宙间的真理,也有因此而发明的。考据古书,本事因为信古书而起。然其结果,往往因此而发见古书都不可信。(二)其所持为对象的,是第一期人的书。传注虽是汉人的书,实际上都是第一期人的遗说。“以古人之书为对象,而不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