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节 倒戈逢八月(第3/4页)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见严如平主編《蒋介石与結拜兄弟》)

    英士即陈其美之字,乃蒋介石之义兄。武昌首义后,陈向在日本学军并由他介绍入同盟会的蒋发电报;正在日本高田炮兵联队实习的蒋介石即请假回上海。11月3日下午,陈派蒋赴抗州,任先锋敢死队指挥官。4日上海光复,黄郛同浙江革命党人决定当日午夜12时杭州起义。“是夜,真正发生战斗的地方,只有茅郎巷。那里新招之巡防兵颇有效忠于清政府者,同起义军相战半小时,力竭始降”《民国春秋》说,“偌大个杭州省城,兵不血刃而白帜飞扬,遂宣布烛立矣。” 11月11日,黄兴到上海,光复上海的陈其美c程德全等决议以南京为临时政府首都,并約独立各省代表投票选黄为大元帅,汪精卫电黄兴主张南北议和,为袁世凯说项,黄兴电汪转袁:“项城雄才大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及大局与民军为一致行动,迅速推倒滿清政府,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断推项城无疑。”

    孙中山在美募款,得知革命党占领武昌,遂转向争取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支持,12月21日才回香港。胡汉民劝他不要去上海c南京,认为孙去沪c宁必推戴为大总统,但无兵可用,又同志分散,号令必难,将无所为。孙中山说:“现在各国政府士夫,均望文速归,组织中央政府。此事一成,财政c外交皆有头绪我若不至沪c宁,则此一切对外c对内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胡汉民只得放弃自己主张随孙至沪;孙中山离别上海已十六年,甫径上岸即受到黄兴等同志及名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7日,各省代表举行会议,以多数票通过新政府实行总统制。29日,十七省代表共选大总统,孙文c黄兴c黎元洪为候选人;以每省一票为原则,投票结果孙文十六票c黄兴一票,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大总統府举行庄严而朴素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帮公认,斯时文当解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民国。”

    就职典礼后,孙中山又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辛亥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即1912年元旦)。

    《袁世凯一共和尝试与反动》说,孙中山就职当即根据代表会议做出的决定和黄兴的要求明确电袁世凯:“公方旋乾转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而且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渴望。”《民国春秋》又说,孙中山针对袁世凯的疑虑,复电声明:“只要袁赞成共和,迫清帝退位,定举袁为临时大总統。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c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促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

    袁世凯在当总统有把握后,令唐绍仪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司法总长伍庭芳进行秘密交涉,大体达成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及退后孙文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继任的协议,历史开始演进至“南北不分,和衷与共”一一一一一袁由“君主立宪”进到尝试共和。

    袁世凯把协议条件秘告奕劻,说这是对清室和满人最为安全而有利的办法,又装出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跪告隆裕太后:除非皇帝自行退位,实行共和,以换取优待条件,别无出路。隆裕太后听后,大哭一场,哭完也不得不说:“召开御前会议决定”。

    御前会议无果,主要是些皇亲贵族顶着,其台柱人物是掌握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