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监生入学(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行走方便, 杨文茵干脆打扮成了男子, 他们一行人只带了盈儿一个丫鬟, 还有三个小厮, 进城寻到陆睿涵为他们安排好的离国子监不算太远的一处小四合院里,住了下来。

    他们花了几天时间安顿, 然后, 陆钧便将陆睿涵和范应珏交代他们去拜访的人都列了出来, 和常晓成、李尚源商量应该如何去一一拜见他们。这里面, 上到挂着正二品尚书衔的内阁次辅,下到九品的国子监学正,一共二十余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陆睿涵的门生。陆钧知道自己早晚要完成这个任务, 不过如今, 他还是想先慢慢摸清情况,再做打算。

    大魏的都城给他带来的感觉,和洛陵、和滋阳, 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洛陵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在运河沿岸,有着繁华的商业气氛, 和兖州其他县、府相比,更加自由和热闹些。滋阳是兖州府府衙所在, 一切都更加井然有序, 来来往往的四方客商也更多, 但两次去滋阳, 陆钧一开始的新奇渐渐消失,感受也不是那么深刻了。北京却完全不同,整个京城透着庄严、肃穆,青石砌起的高大的城墙,在炎炎夏日也带着寒意,巍然耸立,审视着每一个进进出出的大魏子民。

    而在京城里,宽阔的主要街道上丝毫不见吵吵嚷嚷做生意的摊贩,身穿甲胄的兵士四处巡视,一直到马车进入人们居住的街区,陆钧才见到了林立的商铺和玩耍的孩子,讨价还价的妇人,也才感受到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这就是大魏的都城,原本大魏建国时,都城还在南方,然而为了巩固政权,也是为了震慑外敌,大魏当时的皇帝把都城从安全温暖的南方迁到了这里,真正形成了一种“天子守国门”的局面。

    没过几天,陆钧就弄清楚了,他们住的地方绝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住的。住在这几条街上的,很多都是国子监的学生,其中也有新带着家属来京城上任的年轻官员。这小院原本的主人也是一名京官,现在调任地方去了,这院子就常年空着,不知道陆家和这宅子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但他们同意象征性一年收陆家和常家五两银子,把这四合院租给陆钧他们。

    在大魏,国子监的学生来源一共有四种,最主要的是“贡监”,陆钧和常晓成都属于这一类,就是地方府、州、县选送上来的课业、德行出众的学生,当然,像他们这样一考中秀才就被范督学选为“贡监”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在地方官学里几经考核都名列前茅,方才能得到这个入监读书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举监”,也就是进京考会试没有考中的举人,虽然落第,但是成绩尚可,也可以入监读书。

    剩下的,就是“荫监”和最近才出现的“例监”,荫监顾名思义,就是借祖上的荫德得以入监的学生,而例监最为人所不齿,因为他们的入学资格是掏了一笔“赞助费”而换来的。

    李尚源还没考秀才,没有正式入学的资格,不过,范督学破格写信推举他入学“旁听”,虽然没有每月两石米的俸禄,但可以向其他监生一样免除杂役。范督学还安慰李尚源道“圣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这一时的困苦,对你往后的人生大有益处。你是状元之才,早晚能成大器,千万不要因为耽误这几年而难过。”

    如今李尚源胳膊的伤已经好了大半,不用再用木板固定了。三个人收拾好县里县学开具的文书,准备一起去国子监报道。

    去之前,他们先带着陆睿涵的书信,找到了在国子监担任学正的曾裕,曾裕是承兴十五年的举人,被推举做了学正,是国子监里的九品的小官,负责一些教学和勤务的工作。他之前因为仰慕方程和的学问,趁着丁忧,特地在蒙兴书院里住了两年,如今丁忧结束,他又回到了国子监,继续做他的学正。

    一听说陆钧他们也是蒙兴书院的学生,且有陆睿涵、范应珏两人的亲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