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两个禁忌(第1/2页)  平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星学”是“星算学”的简称,关于“星算学”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差不多三千年以前的竹简上,少数修习“星学”甚至将星学的形成与上古的传说时代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星学”可以追溯到中土九州刚刚形成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土大地之所以划分为九块是因为传说中统治中土的第一个皇帝“尊皇”依照‘九重天宫’的轮廓将中土大地划分为九块,所以天上的天宫与九州大地的布局完全相同,天宫的每一次变化也预示着九州大地的一次变化,故此‘尊皇’特别安排了身边的四位臣子每日观测星空的变换以便能够提早知晓在地面上将要发生的状况,这四位臣子后来也就成了“星算学”的鼻祖。

    这样用神话传说来解释星学的形成显然只是为了将“星算学”抬升一个高度而编造出的,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星算学的鼻祖其实并不是那四位臣子而应该是‘尊皇’本人才是。在普通人的眼中“星算学”是一门神秘高深甚至有些‘神化‘的学问。他们认为“星算学”不仅可以可以占卜吉凶而且更是能够预测未来,在中土九州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到了朝代更迭的时候必然会有精通‘星算学’的人出现在历史的记录中,这些记录往往会被某些‘半桶水’的‘观星者’吹得神乎其神以便使自己能够很顺利的成为有权势的朝臣门下的上座门客,然后再从这些“半桶水”的嘴里流入到市井街巷被‘舌技’超群的‘说书人’编造到演义小说之中如此传承下来‘星算学’几乎都被捧到了“万能”的境界。所以有一段时间就不幸的沦为了街边的“算卦先生”手中幌子,也成为了“作法道士”手中的一张灵符还有江湖‘流浪术士’用来饱腹的“饭碗”,这是‘星算学’的没落时期,其中很重要的“星学典籍”都流失掉,就连正统修习‘星学’的人都不能够完全弄清楚每个星位的轨迹变化。直到了大唐中期一位名叫“潘忧”的星学大师出现,他不仅整理星学古本并对所有的古本进行了注释而且还以毕生对‘星空’的观察著出了一套完整的“星算法”不只如此“潘忧”还将它与传说神话彻底分离开,将“星算学”划分在数理学的一面与琴棋书画一样成为真正的一门学问。他提出:所谓懂得“星学”的人也只是在数理方面见长的“凡人”而已,在此后他广开门户,收纳有潜质者为门下弟子将自己掌握的所有的星学知识都教授给了他们,据传潘忧一生收徒过万不过其中最优秀的有三十二人。此后这三十二名弟子也分别开始收徒传授,三十二名弟子的徒弟也分别在大唐中后期设立的文林院天元局中担任司天台的要职,星象宗—南玄子大师的“星算学”就是承袭潘忧三十二名弟子的“正学”。

    “星学”有两大禁忌,“尊皇”c“四臣子”c“潘忧”c“三十二名弟子”“南玄子”无论是他们的“星学”造诣多么的高深他们能够预见的也只是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虽然是提前预知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也是随着星轨而变化并不会依照观星者的想法而改变而令一方面就是无法演算出自己的星位也就是无法计算出自己未来会是怎样,虽然“潘忧”极力的想将“星宿”与“神”完全划分开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星学中这两个‘禁忌’冥冥中也显示出了无法挣脱的“宿命”。

    数日前,当张不仁蜷缩在桥下观察星空之时,看得主巴州方向的星空渐有杀气笼罩并州上空而且主星特别的明亮,他知道不久之后巴州必会讨伐并州,而自己属星渐渐在与巴州星空的“主星”靠拢,也许这颗入住北宫的“主星”就是自己的“帝星”。

    张不仁低头看着河面,心却没有完全的放在鱼钩上,对于一个能够给他人指示的人来说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这次选择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无法改变‘轨迹’,无法知晓自己的‘星位’,他也没能够挣脱自己的“宿命”不过想想看假如从前他真的能够预料到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