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 四镇六游(第1/3页)  回到清朝当皇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曾国藩的计划中,等这些饥民们调养一些时日后,便会组织这些饥民们,以工代赈,他将大规模的兴建重堡,在运河c西在豫东的沙河和贾鲁河设立“河防”,也就是沿河堤筑墙设防,

    无论是谁,从饥民当中招募劳力,只要能搬一块砖,挑一担土,就可以管一天的粥。干的多的可以获得些干粮,甚至对于优秀的发些粮米钱银,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饥民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还可以割断捻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防匪患。

    “一个一个来,全部都有,大家排好队。”

    “今日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亲自来体察民情,你们喝着粥,要记着恩德,是谁让你们活命的,”

    几十口大锅出热气与香气,上面熬的,都是热腾腾的米粥。在大锅的周边,只是密密麻麻的饥民们,他们排着队,拿着自己的碗,只是一个接一个上前领粥。

    施粥的厂役站在大锅旁边,手上拿着勺子,只是一个个为饥民们施粥,这些厂役现在都老老实实,一个个规规矩矩的施粥,而且每个饥民都给的满满的,不敢有稍微的异动。

    特别听说有数名厂役被当场砍头之后,众厂役更是战战兢兢,个个都忙前忙后的施粥,语气也比原来和气了很多。

    在厂役分粥的旁边都放着一个长条桌子,上面放着碗筷,没有碗筷的饥民可以在这里领取,也有人负责分发。

    所有的饥民现在也是老老实实的,个个感恩戴德特别听说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来访,更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同时心下又感激非常。

    在粥厂的周边,一队队的清军来回巡逻着。曾国藩也是在一干官员们的簇拥下看着场中的情形。

    眼前的场景是典型的清末乱世图。触目惊心,粥厂外围的平地上,是一堆堆胡乱搭建的破旧窝棚,这些破旧窝棚,看过去好大的一片。里面居住的,都是衣衫破旧。四肢干瘦的灾民们,每人都是枯黄的脸颊,肮脏的身躯,绝望的眼神。

    窝棚之间。到处是垃圾与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许多刚得到消息,从外地勉强赶到的饥民们大多己是奄奄一息,只是无力地趴在地上。等待着自己的救济。施粥之事,多有饥民十之五六死于路上,失去父母的孤儿,或是四处盲目地行走着,或是呆坐在地上,她们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

    “可有账簿把这些人都登记下来了?”曾国藩强忍着呕吐的感觉问道。

    古代赈灾,不论是分发粮食还是施粥,都要上赈籍,也就是赈济灾民的登录簿记。没有上赈籍的不可领取救灾物资,也不能打粥。但是灾害赈济,历来是赃官污吏聚财的好机会。他们花样繁多,正所谓:报名有费,廪给有扣。不给钱不让上赈籍,这就是报名有费;粥厂之粥,掺和泥土树皮,留下好米,是乃廪给有扣。

    康熙时举人郑世元有规劝官吏不要发灾荒财的诗,他咏叹道:

    黄须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赈饥。

    饥民腹未饱,城中一月扰。

    饥民一箪粥,吏胥两石谷。

    我皇圣德仁苍生,官吏慎勿张虚声。

    安得有钱买胥吏,赈籍无名长官詈。”

    “自然是有的,这种事情当然要记下,不然救济了多少灾民,花费了多少钱米,都不晓得,我们还怎么为皇上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多隆阿自然而然的说道。

    “好,多大人,愚兄和少荃商议,这剿灭捻匪的事情,总的来说,要以我之长击及之短,捻匪善走,我军善守,因此暂时定下的剿捻方略的基本原则是“以静制动”。不知道你老弟有什么高见?”

    在以前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以静制动”是作为战术原则为“以上制下”的战略方针服务的。及至与捻军作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