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三章 宫中召对(第1/2页)  建文野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允炆校阅三军的第二天,就有太监通传,兵部尚书齐泰请求觐见。

    “这齐泰,朕昨日才训斥了他一番,怎么又来?”朱允炆还没有从视察军队带给他的震撼与气愤中解脱出来,心底不快:“既然来了,就叫进来吧。”

    “吾皇啊”齐泰是跪着挪进来的,脸上还挂着不知是鼻涕还是眼泪的东西:“微臣齐泰有负天恩,治军无状,微臣万死!”

    “齐齐卿请起,不必过于自责。”朱允炆见齐泰这般模样,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微臣伏乞陛下垂鉴,如今京城军士老迈,微臣实在也没有法子。臣私想京畿若有流寇作乱,不过啸聚百人c千人。军士虽战力不行,然则二十万卫队,便是一人啐一口唾沫,淹也教贼人淹死了。”

    校阅三军之时,人多眼杂。这些言辞齐泰是万万不敢当众说出的。如今来到内廷,齐泰有两个目的。一是向皇帝诉苦,让皇帝理解自己的难处,籍以减轻处罚;二也是为君宽解,军队虽然并不如皇帝想象的那么兵精马壮,然而在齐泰看来,保卫京师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齐泰这话,倒让朱允炆想起了后世一位败军之将的抱怨。朱允炆道:“卿岂不闻兵败如山倒的道理?若是二十万头猪,贼人可能三天也抓不完。但二十万老弱残军,如遇强敌,一击即溃,且不论有多少乞降,就但是军心散乱一项,若是溃军营啸,杀官逃命,不知就要引起多大的乱子。”

    “陛陛下教训的是。方今军户俱是先皇一统天下时所定,年纪老迈,实在是是必然之数。”眼见皇帝并不认可军队的战斗力,齐泰又诉苦起来。

    制度的弊病,当然不能算是官员的责任。朱允炆有火,一时也不好向齐泰发作。顿了一顿,又道:“那么依卿看来,这军中医官多不称职,齐卿也是不得已的,没有半分责任?

    “臣万死回禀陛下,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军中实在劳累苦重。郎中c马夫c工匠之流,只贪一己私利,实无几人愿投效军中,报答国家。这些宵小携技自重,着实可恶。”

    “业者贪利,若是军中给足了银两,岂有不愿投效军中的道理?”

    齐泰闻听此言,泪眼中突然泛起一阵亮光:“陛陛下愿意增拨军费,微臣替军中二十万儿郎叩谢陛下天恩。”

    “齐朕何时说过增拨军费?”朱允炆怒道:“好你个齐泰,你来找朕哭穷来了是不是?”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齐泰见天子动了真怒,哪敢再多说一句,只是不住叩头。

    军费用度,朱允炆早就了解过。如今二十万大军除去军屯自给的部分,每年还需要从国库中拨粮一百万石,拨银五十万两。兵部每年上报军服c营房c武器折损,还需要工部c户部再调拨铜铁c木料c布匹,派遣工匠,出工出料,更是无从记数。

    朱允炆沉吟良久,对太监道:“叫黄子澄来宫中,朕有事商议。”

    黄子澄的宅邸虽然离皇宫不远,但太监传召,这一来一回,也耗费时间,加之入见天子,礼仪有度,梳头更衣,不在话下。到黄子澄来到宫中,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中,朱允炆的气也消了大半,叹息道“齐卿平身罢,军中涣散,不全是卿之过。”

    陛下巡阅三军,黄子澄是文臣,并没有随皇伴驾。但天子在营中大发雷霆之怒,早传遍应天官场,黄子澄也有所耳闻。此刻来到殿内,见齐泰侍立阶下,双眼红肿,面带愧色,对于发生了甚么事,也猜到七八分。当下说道:“陛下,京营军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齐卿c黄先生,二位一向是朕倚重的肱骨大臣,京军涣散,是多年积弱,朕知道齐卿也有难处。”顿了一顿,朱允炆又道:“二十万大军日日要吃饭c要操练。齐卿之劳,已属不易。”

    “陛下垂鉴,体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