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贝琳拜师
当贝琳到了吴与弼的住处的时候,却发现外面已经有很多学子了。
很多大儒或许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凭借自己的学问却能让很多人追随,吴与弼刚刚到遵化的时候,还没有传开,但是后来这消息传开了。
遵化的学子都自发的来拜访,吴与弼来请教问题。
说起来,遵化附近的儒家氛围并不浅。
这其实很简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概念已经深入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在大多数时候,但凡父母有些办法,就想让子弟读书。
以求出人头地。
虽然河北之地,因为很多人在军中出头,武风大盛,很多人都将在军中混出个爵位当成自己的进取之道。
只是,而今这一条路上最好的办法,是考进武学。而武学之中也是有文化要求的。
而遵化作为铁业中心,不管说遵化铁场如何危害环境,但是这铁厂也为遵化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就不提这些本来就在遵化铁厂之中的工匠,单单说往来汇聚订货的货商,就能给遵化带来极大的人流量,与财富。()
遵化经济增长,甚至超过河北很多府县。一个县甚至比得过隔壁的永平府。甚至有人提议,将遵化单独列出来,再加上长城以外的一些土地,另列遵化府。
这样的情况之下,遵化人自然愿意在教育上砸银子。
贝琳来到此处,就看见,无数莘莘学子将吴与弼所在房间半包围起来,一个静默肃立,听着里面吴与弼苍老的问题,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
贝琳虽然是官员,但此刻也不敢拿大,只是在后面听着。
忽然他听见里面有人问道“先生,天理报上先生最新的文章,论及了蒸汽机,却不知道对机心如何认为?”
贝琳心中顿时一动。
他的学问不深,但是有些典故却是知道的。
这是庄子里面的一个典故。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成玄英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这个典故虽然是庄子,但是历史上百家之间,互相融化,很多事情都是彼此化用的。
甚至儒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有道理的。
这也是,清代很多人将科技当做奇巧淫技的理论基础之一。觉得这种特别精细的思想,会让百姓斤斤计较,蝇营狗苟,造成道德品质的下降,形成世风日下的局面。
而如今传统的治天下的路线是什么?
是一个人通过种种修养,成为一个好人。当天下人都是好人的时候,就是天下大同的时候了。这两者之间,是背道而行的。
虽然而今看来,这简直是愚蠢之极,但有时候也不能光看他们愚蠢,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愚蠢。
贝琳很多行为,都被人轻蔑得如此认为,他心中也是有疑惑的,此刻他也想知道吴与弼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却听吴与弼苍老的声音,说道“夫子之道,仁也。孟子之道,义也,此大节之所在,虽然千古不可移,然有些事情,却是时过境迁,机心之说,出于老庄。本非儒家之正义。而今亦不用持此心。”
“本朝以来,当今虽然励精图治,但天下依然有水旱之灾,如何有蒸汽机,在很多地方,不知道能活多少人命,此非大仁大义,机心之说,可以罢矣。”
“好。”贝琳不由大声说道。
如此一来,惊动了这里的学子,让吴与弼也看到了贝琳。
吴与弼见状,就对身边的学子说道“今日就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