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八章 启蒙工具人(中)(第3/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面的理想国,也就只能寻古之‘三代之治’了。”    “古儒、复古的、理学的、心学的,都是要‘复三代之治’。可走的路完全不同,这‘三代之治’和西洋人编出来的‘理想国’有什么区别?”    “这伏尔泰,借古喻今、借外喻内。口说中国,实欲法兰西行立法宪而约君主之制度也。”    “天朝自有‘三代之治’。谁都知道三代之治好,诸子百家,道法儒墨,皆言上古之治。只是,天朝的问题,在于怎么走到那三代之治、大同之世。”    说罢,笑吟吟地看着刘钰,小声道:“我素知公子有变法之志。然有一句话,恭喜需得谨记。”    “仲贤请讲。”    “天朝不能讲化外之好,万万不能讲。只可托古言志,万不可学这伏尔泰,借外言内。天朝自有国情在此,此大忌也,不但无利,反而大害。除非天朝以至死而求生、外部压迫事事胜于的地步,否则不可借化外之说而行变革之事。”    这一点刘钰也琢磨过,闻言郑重点头道:“仲贤言之有理。但托古改制亦大忌也。我本欲求诸先生,奈何先生也难成一家之言。”    康不怠苦笑道:“公子,非是我不作为,实在是……实在是若以托古,则这一家之言,可道、可法、可墨,唯独找不到儒之路。这里不是倭国,就倭国打着儒家之名而言刑名法墨之事,在这里一眼就能分得出。”    刘钰也是苦笑道:“这么难吗?”    “不是难。而是法、墨、黄老之言,如今只留只言片语,言不过数万。借题发挥、断章取义,自是容易编造。一如公子言法兰西国之重农学派,只一句‘道法自然’,我虽不才,也能编按公子的意思,造出一整套体系。”    “再比如公子给倭国用的绝户计,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句话借题发挥,就能搞出公子所要的绝户之法。”    “可儒家义已成型,千言万语,实在不好借题发挥、断章取义。如今本朝破而不立,谁都想当正统,那么必然谁的话都要被挑毛病,以儒家之义挑,总能挑出来。”    康不怠想了一下,给刘钰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譬如本朝之永嘉永康学派,讲功利。墨家遗经,亦讲功利。但,同样是功利,究其内核,一眼可知儒、墨。倭人儒生都分的清楚,本朝却怎么可能分不清楚?”    “王荆公那一套,谁都知道乃管仲法家之术。可公子也要明白,是王荆公成了宰执,而定荆公新学;却不是因为荆公新学,儒生皆服,而成宰执。”    “他都成宰执了,他说他那是源于《周礼》、《诗经》、《尚书》的儒家大义,谁能说不是?毕竟,有三舍取士之法配合,使一思想,不认的当不了官。”    “但自明以来,与宋已然不同。宋之宰相,或可定天下之大义。但如今本朝,除非皇帝说:大义就是如此,不这么解的不能当官。否则,实难。”    说到这,他用极其微小的声音问刘钰道:“公子可认可那法兰西人伏尔泰之义?”    刘钰没有回答,康不怠又小声道:“除非皇帝说,义即如此,所以皇帝之权必要至高无上才能君言即法;而皇帝若君言即法,又怎么可能立宪而约君?此悖论尔。”    “吾素闻法兰西国,自其王路易十四始,集权之政颇类本朝。伏尔泰之义,断不可行。以吾观之,其言大行于欧罗巴,乃至瑞典亦知,足见民心之所向。其义若欲成,必先大乱。”    “公子可细观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可谓是颇有远见,若别人听了,定然点头称是,以为然。    可刘钰听来,却是哭笑不得。    心道,我……我特么已经看过一遍了。问题是法国那条件,以大顺现在正值王朝巅峰期的架势,完全没法复制啊,啥也学不到啊。</p>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