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8 章(第3/6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玉婵如实回答,“就是脾气有点暴躁。可能不会回应你的热情。”

    “林姑娘,今年是七地海关一起招标——我猜是去年你开的头?来来来,表格在这里。”

    茶叶的事情告一段落,眼下大部分业务交给赵怀生——当初林玉婵刚开始给博雅供应茶叶的时候,常保罗正“失恋”,工作状态一落千丈,大部分茶叶都是赵怀生负责整理、记录、保存的,倒让他成了行家。

    赵怀生孩子一堆,平时收工之后都火速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业绩上也中规中矩,无功无过。

    不过男人当了爹,总归更可靠,毕竟不敢乱砸饭碗。

    林玉婵也就放心把茶叶托付给他。

    现在她要将重心转移到另一项业务上。

    棉花收获季到了!

    对于这项商品,她周围谁都没经验。去货运码头观摩,毕竟只能看到“终端”行情。

    林玉婵抽出一整天,请上红姑念姑,去郊区农田转一转。

    红姑念姑都是农村出身。自梳女没有家庭拖累,事业上也更灵活,丝棉茶渔都接触过一些。林玉婵把两人请来,大家一块下乡学习。

    不看不知道,小船进村才发觉,棉花田太多了!

    现代人总结出一个“孕妇效应”:自己怀孕之后,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说明很多事只有自己关注之后,才会注意到别人。

    而林玉婵自从关注了棉花才发现,江南地区的城郊,几乎种满了经济作物,稻田已经很少见了。

    甚至不少江河泥沙冲积而成的滩涂湿地,也都栽种了棉花,盖了简陋的农人小屋。

    孟三娘也说,她老家那些田地,原本种稻的,这两年都铲了,改为棉桑。

    红姑望着平坦无边的棉花田,连声惊叹:“那咱们每天吃的米谷从哪来?”

    “湖南湖北运来的商品粮呗。”林玉婵这题会答,笑道,“义兴沙船进内陆,每次都带粮食回来。”

    采完棉铃,还要轧花,让棉籽和纤维分离,才成为可以出口的原棉。

    林玉婵带着几个手下,来回跑了十几亩田,微微出汗的时候,果然在田边小屋里看到几台空置的手工轧花机。

    念姑上去试了试,推断:“一天能出十几二十斤花。我做过,累死人。不过一年也就累这三两月,拿回的钱足够过年。”

    腆着肚子的工头踱步来回,敲打女工们不许偷懒:“都给我仔细些着!不许心疼自己的手!我会抽检!混了杂质洋人不要的!找出一片碎叶,扣你们一斤工钱!……”

    林玉婵站着看了一会儿,想请个女工来问问行情。打了几声招呼,人家压根不理她。

    每斤棉籽都是钱,谁有工夫跟外人搭话。

    林玉婵从口袋里摸出一角银币,再次招呼:“大姐……”

    “喂!”突然远处一声大喝,“那边几个婆娘,你们干什么的?”

    那监工注意到几个陌生女子在棉田旁边围观,丢下手里棍子,气势汹汹走过来。

    红姑和念姑相互看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后退一步,留一个林玉婵在原处。

    “妹仔……”

    你行你上!

    林玉婵硬着头皮硬上去,“大哥……”

    “谁是你哥?!”监工一副资本家走狗样,辫子往脖子上一甩,怪叫,“走走走,别扰她们干活!”

    林玉婵递出一角银币。

    “大哥,我们就站这看看。”

    “像这样一亩田,棉铃轧过,能出多少斤花衣,卖多少价?”

    那工头懒洋洋道:“我又不管这事。洋人出多少价,我们卖多少价,看年景咯。”

    也就是棉花近年紧俏,洋人互相竞争购买,这才年年卖出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