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大计需百年(第3/4页)  水浒新秩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配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不然的话,单纯提高钢铁产量,多出的铁卖不出去,也没人用得完,那冶钢技术和产量的技术性飞跃就无法实现。
    徐泽适时提出修建铁路的计划,其实是未雨绸缪,为的是进一步拉动内需,以鼓励各大铁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生产。
    “嗯。”
    徐泽很清楚陈规一点都不迷糊,肯定知道铁路成本以外的账,其人只是借机劝谏自己不要急于求成而已,当即点头示意后者继续。
    “其次,是管理尚不成熟。
    矿山和码头上使用的轨道车,距离都不长,速度也不快,和远距离的铁路运行没有可比性。
    现在,仅仅京津塘一条线路,就要设置十一个站点,运输调度严密而复杂。
    若是按照陛下的计划,全国数条超远距离线路同时交叉或并行多趟车,以当前的条件,还做不到如此复杂高效的运输调度。”
    要想提高铁路的使用效率,就必然要多车同时运行,便会涉及到运输调度问题。
    配车调度相对还好说一点,主要是行车调度。
    仅仅是保证全铁路线车辆的正点运行,就需要提前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并使用更加精准的计时器。
    而铁路运行过程中,意外是无法避免的,某一区段出了意外,如何及时通知前后相关车次做出调整又是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其实,问题还远不止陈规说的这些。
    如因炼钢技术还未成熟,铁轨的质量较差,极大限制了载重量和车辆速度;
    又如缺乏有效的野外铁轨无缝焊接技术,铁轨的拼接只能靠人工打磨,效率很低,
    更换损毁铁轨也非常麻烦;
    再如铺设于数十里甚至上百里人烟稀少之地的铁轨,如何防盗c防野生动物上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任何新技术从产生到成熟运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走出第一步,再好的技术革新都只能停留在计划和实验室中。
    徐泽相信只要有了开端,总会有人解决这些难题。
    实际上,有部分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了。
    徐泽今天带陈规到格物院来,就是增加其人对修建铁路的信心,但对用心做事的臣子劝谏,该摆明的谦虚态度还是要有的。
    “元则此乃持重之议,是我急躁了。”
    御辇到达格物院,院首陈淳知道皇帝不喜迎来送往,就自己一人候在院外。
    徐泽也不多话,命陈淳带路,便直接往院内走。
    格物院设在天柱庄,临温渝河而建,占地面积极广,下设多个实验室,朝廷每年给其拨付的经费数以百万计,成果同样有目共睹。
    众人前往的一个实验场所非常嘈杂,严冶一面指挥杂役向锅炉内添加石炭,一面控制进汽阀,操纵曲柄连杆开始运动。
    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水池旁的巨大水车上,随着曲柄连杆不断运动,水车也快速转动起来,将水提起发出哗哗之声。
    严冶正在操纵的机器自然是蒸汽机了,早在格物院成立之前,徐泽就命人在进行这项实验。
    历史上第一台投入使用的蒸汽机到瓦特改良,经历了七十多年,人类社会自发的技术积累确实很慢。
    但有明确的技术方向,再集合众人之长,许以重赏,这个过程就能大大缩减。
    陈规看到的这台蒸汽机已经是第三代,其人看着不断往复运动的曲柄和水车,突然想到了路上和皇帝谈到的轨道车,当即看向徐泽,后者笑而不语。
    现场太嘈杂,不方便讲话,看了蒸汽机工作演示后,众人退了出来。
    徐泽询问陈规:
    “这次做了哪些改进?”
    “一是在汽缸外壁加装了夹层,用蒸汽加热汽缸壁,冷凝损失大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