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人心向背定天下(第3/4页)  水浒新秩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童贯下了一道秘旨,要求其人劝夏人派使来宋,商议宋夏两国联手遏制大同之事。
    彼时,夏国正占着辽国的土地,还与金c同两国干过仗,形势极度不妙。
    尽管退出河东路丰州并向大同赔礼道歉后,正乾皇帝就没有再穷究小国的责任。
    但夏人此举就是在悬崖上走单绳,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再招惹宋人。
    收到童贯的邀请后,夏主李乾顺便以贺天宁节为由,派使者前往大宋。
    天宁节乃是教主道君皇帝的诞辰十月初十,彼时才是六月份,时间显然太早。
    不过,李乾顺只要一个派使大宋的体面借口而已,教主道君皇帝也不会在这事上计较,因为其人真正的生日并不是十月初十。
    而是五月初五,乃是传说中的“恶日”。
    东汉王充所撰《论衡》云“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又云“讳举正月c五月子。以正月c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同时代的应劭所撰《风俗通义》亦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生于五月初五日的赵佶幼时就曾被送到宫外抚养,以免在宫中妨害父母。
    其人登基后,便将自己的生日改为十月十日,并定为“天宁节”,还制定了隆重繁琐的上寿礼仪,希冀借此祛邪趋吉。
    宋夏相争百余年,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两国严重缺乏政治互信。
    夏主李乾顺虽然接受了童贯的邀请,却根本不信宋人会与本国联手抗同。
    退一步讲,就算教主道君皇帝真有此意,他也信不过一打大仗就拉垮的宋
    军。
    因此,其人交给使者的任务是稳住宋人,阻止他们借机讹诈夏国。
    若是大宋朝廷咄咄逼人,开得加码太高,夏国就投靠大同转而威胁大宋。
    结果证实了李乾顺的猜想。
    夏使到达东京后,赵佶安排了几个臣子一番威逼利诱,要求夏国对照之前事辽的规矩,向大宋进誓表纳款。
    若夏人照办,大宋则承诺为其从中斡旋,保证同c金两国不敢欺凌夏国。
    可惜,夏使早就得了国主的明确吩咐,坚决不肯接受大宋的外交讹诈,被逼急了就以本国投靠大同攻宋相威胁。
    眼见硬的不行,大宋君臣又只能来软的,对夏使贿以重利,并授其誓诏,夏使却是脑子一根筋,仍坚辞不敢。
    无奈,赵佶又授意馆伴使强行将誓诏塞进夏使的行囊中。
    夏使也是被宋人这一番无耻至极的操作给整懵了,没有再推辞。
    但辞仪之后,其人返回夏国的途中,又趁着大宋馆伴使不注意,将誓诏丢入道旁的沟渠之中。
    随后,此誓诏又阴差阳错地被一过路的行商发现,辗转许久后,又并上交给了朝廷,由此闹出好大的风波,真乃百年罕见的外交丑闻,丢尽了大宋的颜面。
    而夏国方面,其国主李乾顺也一言成谶,真的投靠了此世最强的大同帝国。
    为了报复大宋趁火打劫对本国的羞辱,李乾顺抱到正乾皇帝的金大腿后,便再度遣使入宋,约定来年夏军将与同军一起来开封府问候圣天子。
    至此,大宋踩夏国自抬身价的行动彻底失败。
    教主道君皇帝这一番魔幻操作下来,不仅没能提振本国人心,还遭到夏国的反嘴威胁,国内人心更加慌乱。
    搞不定外敌,就只能转而搞定内部了。
    这方面,教主道君皇帝听取了老国公蔡京的不少意见。
    其人并没有一味搞大型庆典活动以粉饰天下太平,尽管这一套对大部分底层无知百姓颇为好用。
    但对真正掌握话语权的特权阶层来说,这种手段就太低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