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第 252 章(第1/5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治五年八月, 义兴船行高调重开,贺喜的人堵了几条街。水果花篮堆满门廊,有友商的, 有地方官的, 还有几家洋行的……

    两元一席的知宾酒席,每桌四大盘六大碗, 一大片摆在门外。佛山醒狮队卖力表演, 锣鼓声和笑声传出三条街。

    几艘锃亮的蒸汽轮船,昂首挺胸地排列在平整的码头上。有全亚洲最快的“水妖号”, 有南中国吨位最大的货轮“皇后号”, 都沿用了洋人起的名字,没改。

    它们昔日的主人已经破产清算,这些轮船继续服务于中国人。也算是个无声的耀武扬威。

    只有那艘“女武神号”,在义兴老板的坚持下, 填了一堆单子,重新改名换姓, 回复了na-婵娟号。轮船技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 “婵娟号”的配置已经显得有些老旧过时, 不似它的同伴那样时髦先进。

    小洋楼里空气凝滞。林玉婵艰难地跟大佬打太极。

    徐润和郑观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个笑面虎一个不高兴, 一唱一和一捧一踩, 主旨不外乎一个:林夫人, 大妹子?当初宝顺跟您签的那个提前供货合约, 可不可以反悔啊?

    “纯甫去苏州上任了?可惜可惜,没机会给他践行。当年我俩同在宝顺当跑楼,又是同乡, 处得可好了。后来他创办博雅,我还参加了开业剪彩呢。”徐润笑眉笑眼,先述说了八百字革命家史,然后殷勤地给这个容闳的接班小妹妹倒茶,“如果他还在,这合约他估计会给一笔勾销的。毕竟如今花衣市价……呵呵……当初谁也没想到哇……如今库存积压得太多,你看,我已经三天没睡觉了……”

    郑观应坐在一旁不说话,只用牙签挑话梅,冷不丁来一句:“赚这个钱,真好意思。”

    徐润变了脸色:“小郑,怎么说话呢?——妹子别介意哈,他被洋老板训了好几天了,心情不太好。当然我们不会让你把四万四千两都原封归还,那样不是成了无赖了?我们付违约金,两成,三成,可以谈。但是要宝顺七便士一磅买花衣,这传出去是全上海的笑柄,你想没想过,别人会怎么看你博雅公司?以后还敢跟你们合作吗?哎,要是我在,当初肯定会劝着……”

    路口矗立着一盏新型煤气灯——新成立的自来火房开始向公共租界供应煤气,灯光璀璨,比原先风一吹就灭的煤油灯要亮得多,人称“赛月亮”。

    但大多数人对煤气多有疑虑,以为“地火”,不敢在煤气管道附近通行。实在躲不过时,要小心翼翼地把鞋子包起来,或是踩上特质的高跟木跷,以免烫伤。

    汇丰银行虽是外资,但总部在香港。虽然也受英国法律管辖,但英国人“尊重”殖民地文化,有时候也会顺从于当地习俗,称之为“中国习惯法”。

    也就是说,在“女子开户”这件事上,颇有可操作的空间。

    在金钱气氛浓厚的上海,礼教毕竟不能当饭吃。林玉婵发现,很多时候只要花钱,就能买来和近似男子的平等地位。

    虽然离“人人平等”还差得老远,但总算是给自己挣出了些许喘息的空间。

    林玉婵穿着窄袖蜜色香云纱对襟衫,缀着玉葫芦耳坠,露出半个小臂和一圈别致掐丝小银镯,坐在小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捧着人家送的水烟,装模作样地填烟叶,然后学民国剧里的骄奢淫逸姨太太,眯着眼,吹一口,可惜没烟圈。

    林玉婵不得不搜刮自己并不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艰难地解释:“嗯,就是利用商品跌价而反向赚钱……比如,丽如银行的股价如今是25磅,我预测它会跌价,于是我向丽如的某个股东借来股票,约定时间和利息,以25磅卖出……然后等股价跌落,譬如跌到10磅,我再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那位股东。整个过程我净赚每股15英镑,减去借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